“同心筑梦”的成功范例
“同心筑梦”的成功范例
——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感谢医生,我的眼睛亮了。”2010年1月26日下午4时,13岁的毕节女孩赵晓玉走出手术室激动地连说感谢。像赵晓玉一样,当天有12名毕节试验区贫困白内障患者得到复明,成为民盟“明眸工程”的首批受益者。至今,“明眸工程”共免费为毕节试验区几千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复明手术。
2013年,致公党中央协调国家科技部批复毕节为“国家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协调国家科技部投入300万元资金在该区实施“富民强县”项目,并协调广州吉隆集团在该区南山公园建设“乌蒙生态风情园”……
一个个惠民项目不断落地,一件件实事温暖民心,“同心工程”成为老百姓摸得着的幸福。这是统一战线、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26年来帮助毕节试验区推动科学发展的一个个缩影。
穷在深山有远亲
翻开毕节试验区的历史档案,有这样的文字记载:1986年、1987年,各民主党派聚集贵州省举办“智力支边工作会议”,提出:选择相应区域开展智力帮扶。1988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京邀请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座谈,介绍建立毕节试验区的紧迫性、可行性,并代表贵州省委、省政府,邀请他们对毕节开展智力支边工作,指导毕节的改革试验与发展。
在中央统战部倡导组织下,一个由各党派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帮扶毕节发展的智囊团——“支援贵州毕节试验区规划实施专家顾问组”多年来不辞辛劳,频频光临毕节试验区,跋山涉水,走村串户,为毕节试验区的可持续发展殚精竭虑,指导制定了毕节1989年至2000年、2008年至2020年的改革发展规划和若干子规划,提出发展“两烟”、生态畜牧业、绿色林果业、煤电一体化等特色产业,建设隆黄铁路、贵毕公路、产业投资基金……
近26年来,专家组深入试验区厂矿、农村考察调研,认真为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把脉,进行规划论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先导性的发展战略和建议。
2011年5月21日,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召开,吹响了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在新起点上帮扶毕节试验区与全国同步小康的号角。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的奋斗目标和闯出“九条新路子”的改革部署,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也纷纷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组织专家围绕农业发展方向、产业结构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卫生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等课题深入调研。
从帮助加强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到培训农民工、农业科技人才;从引资建设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到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改建贫困农户房屋;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到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验区发展需要什么,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就关注、支持什么。
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坚持“同心”共建,多党合作品牌效应明显增强。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联席会议作用,积极将各方面支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争取国务院批准实施《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年)》,争取国家部委出台了20个支持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差别化政策;中石化织金煤制聚烯烃项目、华润电力项目、渝富集团煤制油项目、大方电厂项目、金沙电厂项目、织金电厂项目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得到国家的倾斜支持,成贵快铁、夹岩水利枢纽工程等一些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得以提前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