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创建助力江口县经济社会发展
众手浇开幸福花
——民族团结创建助力江口县经济社会发展纪略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朵朵花开阳光下……
近年来,铜仁市江口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凝聚各族群众,使各民族群众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安居乐业。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2014年,全年GDP实现33.32亿元,同比增长14.2%;财政总收入完成2.9亿元,同比增长20%;全社会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1亿元,同比增长22.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72元,同比增长13.9%。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466.47万人次,同比增长49.3%;旅游总收入36.14亿元,同比增长25.3%。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11亿元,增长17.5%。
以民族团结创建为契机,该县深入实施“一业带三化、三化促一业”战略,依托梵净山为龙头的旅游业,城镇园林化、农业产业化、工业新型化正走上破题发展之路。
重规划 彰显文化魅力
“小桥、流水、人家、鲜花、乌木......”成为江口县闵孝镇提溪土司城组成的重要元素,是无数游子寻找乡愁的好去处。
初冬,漫步在乡间小道上,只见一幢幢崭新的砖房错落有致,伴着潺潺的流水声,水车在不停的转动。磨坊、酒坊......成为游客体验的首选,沿着石级往上走,眼前豁然开朗,在乌木林深入,一幢幢房屋展露头角。沿着田间小道前行,两边各种花草争奇斗艳,不时,阵阵芳香迎面扑来。
凭借杭瑞高速与安江高速交汇提红村的优势,该县规划建设了乌木之乡.提溪土司城,其面积为0.83平方公里,规划功能区为集特色农产品加工、土司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新型社区,土司城建设分为土家民族风情园、移民安置、绿色食品加工、沿河步道观光等7个区。自去年5月启动实施以来,该项目已经全面完工并对外开放。
“该项目以土司文化为主题,融入乌木之乡文化元素,将土家农耕文化与建设、乌木元素融为一体。该项目的建成缓解梵净山景区游客承载力,成为游客观光的又一新景点,拉开全域旅游的序幕。”江口县委书记袁刚说。
近年来,该县围绕“梵净江口.佛光之城”的城市形象定位,完成了第三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聘请同济大学编制了10.7平方公里的江口县城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风貌设计方案。并完成了县城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和老城区400亩旧城改造规划方案,正在编制县城景观亮化规划设计方案。
2013年,江口对县城进行了新一轮的控制性规划,从县城往西南规划了凯德特色产业园区,为产城一体;从县城往北沿太平河方向发展,为景城一体,确定了“城景一体化、产城一体化”思路,坚持“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南高北低、南居北旅”的城市发展理念。
如果说城市是一个生命体,那么,路网就是这个生命体的血脉。
该县先后建成了象狮大道、梵净山莲花大道、小磨王隧道等城市骨架路网。建成了梵净山公园、北门河公园、龙井广场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坝上片区、江城国际、江上明珠等项目建设,一座园林化城市正初具雏形。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为契机,充分挖掘民俗文化,找准文化定位,让地域特色与建筑风格完美融合。
抓产业 树立标杆作用
随着杭瑞高速、江口至瓮安高速的建成通车,打破了江口县连接外界的交通瓶颈,缩短了外界到梵净山景区的距离,各方游客蜂拥而至。除此之外,铜仁凤凰机场改扩建工程等项目投入使用,进一步打通从各个方向进入江口的入口,江口县的旅游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如何发展农业,让农民走上致富之路,摆上县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依托旅游发展农业,农旅融合发展成为该县发展产业的新路径。
近年来,该县规划建设了总面积为9万亩的闵孝现代高效农业(扶贫)产业示范园区,园区覆盖双江、闵孝、坝盘、德旺4个乡镇。现代高效农业(扶贫)产业示范园区集休闲、观光、体验等于一体,形成“科研带园区、园区带企业、企业带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并打造成为集农业精品产业集聚区、先进科技转化区、生态循环农业样板区、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区、新型农民培养区、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区“七区”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现代“农业公园”。
此外,该县还规划建设江口县现代高效农业茶叶产业示范园区,以骆象茶园为核心区,以太平、坝盘、德旺、闵孝、民和12万亩茶园为辐射区。2013年,“江口县现代高效农业茶叶产业示范园区”被列入“全省100个农业示范园区”。 此外,烤烟、葡萄、水产养殖等产业在全县遍地开花,形成了“山上栽果栽茶,山下种菜种瓜”的产业发展格局。
近年来,怒溪镇骆象村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采用企业支撑和龙头牵引带动茶叶产业的发展。目前,全村有规模以上茶园15处,茶园面积已达1.3万亩,可采茶园面积7500亩,幼龄茶叶种植面积5000余亩,茶叶成为村民的致富产业。
怒溪镇骆象村肖大顺是发展茶叶产业的受益户。
“我自己有2.5亩茶园,平时自己管理,闲时到江口象头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去打零工,每天还可以进账55元,一年下来可以挣5000余元,加上2.5亩茶青收入,一年可收入1万多元。”49岁的肖大顺满脸微笑地说。过去,肖大顺一家3口靠种植传统农业谋生,一家人一直挣扎在年收入1000元的贫困线上。
然而,“全省100个农业示范园区”这份殊荣的获得,凝聚了广大干部群众智慧和汗水,为该县发展茶产业注入强劲动力,更加坚定了发展茶叶的信心和决心。
“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茶产业,提升农村土地效益,真正让农民依托土地增收致富。”江口县委副书记、县长黄霞说。
强加工 发展与保护融合
2014年9月,江口县作为全省10个县取消GDP考核之一,为该县发展指明了方向,与 “一业带三化、三化促一业”发展战略不谋而合。
保住青山绿水是政绩,是荣耀,更是全县干部群众的共识。
2011年,该县按照“产业聚集发展、产城一体发展”的总体要求,规划了达11.3平方公里的凯德特色产业园区,努力打造新型工业产业体系和城市新型功能区。园区按功能布局分为产业聚集中心、物流仓储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产业聚集中心位于园区中部区域,主要发展特色食品、生物制药、特色旅游工艺品及新型建材;物流仓储中心位于园区南部区域,主要发展科技研发、信息服务、产品质量检测、文化创意、物流仓储等现代服务业,同时承担园区文化、教育、卫生等服务功能;公共服务中心位于园区北部区域,主要布局行政配套、公共服务,系产业集聚区、物流区与县城的连接区。该县引进了一批旅游特色产品加工、仁发山野菜、生物苗药、玉带石加工、好巧婆风味食品加工、格耐诗太阳能、一人服装等无污染企业入园区,围绕梵净山做足旅游特色产品加工“文章”。
此外,立足石材资源优势,该县在怒溪镇规划建设了产业园区。2013年,江口大地石材落户于石材产业园区,园区占地面积100余亩,总投资3亿元,分三期建成矿区石材开采、厂区流水线建设等,目前,已投资1.2亿元,完成麻阳溪村石榴花200余亩的矿区开采基础准备,4条生产线的厂房搭建和场地硬化等,去年8月8日,第一条生产线开始投产试运行。
该园区 “黑金刚”大理石加工成的五金工具、住宅家具、家具饰品等已经售往广东、深圳、上海等地,目前石材产品供不应求。据悉,该县石材资源丰富,主要有国画石、大理石、紫袍玉带石等品种。其中,怒溪镇的“黑金刚”大理石储量约10亿立方米,预计可持续开采50年。
据公司老总黄成家介绍,园区通过以商招商模式,拟新征地300亩,完善相关功能设施,引进大理石其他附属加工企业,形成“一体化加工、一条线发展,一个园区、多种配套,一种产品进,多种产品出”的发展模式,降低发展成本,提升产业集聚,把石材园区打造成全县工业龙头企业。
“今年9月公司正式投产,解决周边100余人就业,预计年产值达1.5亿元。”该公司方经理说。(甘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