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勇副厅长在全省特殊教育现场会上的讲话

29.06.2015  18:42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特殊教育工作现场推进会,群策群力,共商我省特殊教育发展之策。2014年中央启动了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打响了特教攻坚战,特殊教育得到了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一年多来,各级政府大力宣传特殊教育,逐步形成良好氛围。并不断加大投入,科学规划建设学校、配置设备 、招录教师,想了许多办法。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三残儿童入学率达83%,生均公用经费突破3000元,黔南州、遵义市率先达到国家三年计划的最终标准6000元。各地还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改善办学条件,上下齐心共抓特教,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今天在这里就我省特殊教育工作推进谈几点思路,希望大家认真落实。     一、实施一个“覆盖”,满足残疾儿童就学     实现30万以上人口县(市、区、特区)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这是我省提升计划的刚性要求。2015年,全省包括新建的赤水市、普安县、晴隆县、望谟县、平塘县5所学校在内的特殊教育学校必须全面招生,切实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需求。各特殊学校建成后,各县要根据学校的发展和运转需要及时充实特殊教育设备、康复仪器等设施设备。人口不足30万的县份,围绕90%入学率目标,做好残疾儿童入学安置规划,通过购买学位、在普通学校集中办特教班和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的方式加强特殊教育,解决残疾儿童入学问题。     二、落实两个“保障”,确保特教经费投入     (一)保障特殊教育经费投入     经费投入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关键。一是落实特教生均公用经费标准,2015年必须达到5000元,在2016年必须达到6000元,随班就读、福利机构特教班、送教上门等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经费参照此标准执行。二是保障特教项目经费专款专用,落实到位,会前还接到有的县反映去年中央的专项补助资金到现在都还没收到,各个市、县、学校好好清理真核一下。三是,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新增加了“送教上门”、“医教结合”、改革实验区等新的工作任务,各地需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投入。     (二)保障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配置     师资配置是特殊教育发展重要保障。各地要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委办等部门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管理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11〕79号),按照师生比1∶2至5.5(聋校1∶2.5至5.5,盲校1∶2至4,启智校1∶2至3.5)的标准核定教师编制,配备保卫人员、食堂工勤人员等设置特殊教育学校的编制和岗位,科学配齐配足师资。     三、聚焦三个“提高”,夯实特教发展基础     (一)提高在校生人数     充分发挥各级特殊学校骨干作用,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招生能力,继续坚持“满负荷”、“超负荷”运转,满足残疾学生就学需求。目前我省64所公办学校的校均在校生只有75人左右,单校最高400人,是有很大潜力可挖的。若校均学生达200人,可招生12800人,将极大的缓解特殊教育的就学矛盾。同时各县要摸清本地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基数,加强与残联对残疾人数的认定,对入学需求有一个初步的预测。对适合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各学校要以“零拒绝”、“全覆盖”的原则安排入学。     (二)提高入学率     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任务基本指标就是入学率,紧紧围绕2016年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0%以上的目标,逐年分解工作任务,科学制定于制定上报各地特殊教育安置方案。目前,教育部门要求的是三类残疾的入学率,提升计划是要求对七类残疾的教育覆盖,做好七类残疾的教育工作,三类残疾入学率自然就上台阶了。作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摸清残疾适龄儿童基数,为计算入学率确定分母。但是他是按出生比例推算的,与教育按学位人头一对一的统计有一定差距,所以各县教育部门必须有一个准确统计,分清三类和七类,对前期统计上报底数再核查,并与县残联对接,统一口径,统筹两家法定数据,科学统计入学率。     (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特殊教育因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比普通教师有着更强的专业性,他们不仅要具备一般教师所具有的基本条件,要有规定的学历标准,还要具备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各地要切实提高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中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人数比例,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特教技能,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建立健全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机制,设置省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中心。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师资队伍建设,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岗前和在职培训。省组织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全员和随班就读骨干教师培训,市县组织随班就读教师全员培训,使所有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都能定期参加专业培训。     四、着力四个“加强”,实现特教全面提升     (一)加强基础建设     完成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加快赤水市、普安县、晴隆县、望谟县、平塘县等5所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进度,2015年必须招生开学。通过实施国家特教项目改善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设施设备,加快校内残疾学生无障碍设施和学习生活的专用设施建设。试点在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为残疾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42个项目县已有计划的今年可在50万的项目经费中支付)。加强特殊教育管理信息化管理基础建设。进一步挖掘资源,扩大市(州)学校的高中规模。     (二)加强师资培训     加强各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将特教教师纳入“国培”和“省培”及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中统筹安排进行。充分利用我省现有资源,发挥发贵州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作用,按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三年计划,对全省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和随班就读老师进行全员培训。今年上半年已完成五期230人次的培训工作,下半年,将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确保完成500人次的培训任务。     (三)加强资源中心建设     目前我们依托贵阳市盲聋哑学校等三所特校建立了贵州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下步各市、县要加强各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并充分发挥资源中心对本区域特殊教育的指导、服务等作用。省级资源中心建设资金已经下拨,请务必用到刀刃上。     (四)加强对实验区指导     遵义、黔东南已向国家申报了特教实验区,经费已经下拨。两个实验区也做了许多卓用成效的工作,下步要加强对特殊教育实验区工作的推进和指导,做好项目实验,总结推广经验,真正能代表贵州省特教水平,切实带动全省特殊教育发展。     五、坚持五个“推进”,寻求特教新的突破     (一)推进“项目管理”     推进项目的落地和实施。中央的特教经费逐年增加,项目逐步覆盖,这次确定的两个年度42个项目学校必须按照特殊教育专项经费使用要求,加强项目管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教育厅、财政厅将专门下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严禁截留和挪用)。要围绕自身办学专业进行资源中心建设,县级学校只采购培智设备,县级开办盲、聋专业教育的要限期过渡到市州,逐步转向培智,培智专业学校要逐步招收自闭症等精神类残疾学生。     (二)推进“医教结合”     按照《贵州省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医教结合的工作机制,整合卫生部门、残联、民政部门力量。特殊孩子的发育、成长,还要伴着康复,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就能解决的,学知识首先是要康复,要争取医疗卫生部门、残联康复部门的帮助,加强医教结合,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我厅与相关部门联合下发的两个方案,是省级合作的示范,希望各地加强合作。     (三)推进“送教上门”     各县要对无法到学校接受教育的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免费的、个性化的送教上门工作,要送教育、送康复、送保健,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得到合适的教育和康复成长。按照《贵州省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实施方案》,抓好相关人员的工作量计算及考核、交通补贴等的落实。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中心,进一步拓展送教工作思路,科学化和个别化相结合的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四)推进“随班就读”     针对我省实际,要充分开展好“随班就读”、混合编班工作。各市、县要建立对普通学校设立特教班、随班就读工作的定期巡回教学、指导与服务的工作制度,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推进普通学校特教班与特殊教育学校合作交流学习,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校在教学研究、师资培训、资源共享、康复指导、社会咨询等方面的专业指导作用。作好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统计,研究制定教学工作制度,加强普通学校专、兼职特教辅导员配备,县资源中心要加强对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教学、教研和康复指导工作。     (五)推进特教结构调整     围绕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的目标,逐步形成学前、小学、初中、高中、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盲、聋、培智三类学校相互衔接、学段兼顾、布局合理、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网络。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以义务教育为主,兼顾学前教育,重点办好启智教育,根据适龄残疾学生生源分布情况,在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依法接收本校服务范围内能够随班学习的残疾学生就读。市(州)特殊教育学校以初中为主,兼顾普通高中、中职教育,重点办好聋教育。省教育厅依托贵阳市盲聋哑学校建立全省盲教育基地,集中解决全省盲教育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建设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部)。各市(州)要建立特教高中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完善残疾人中、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特色,依托残联加强对残疾学生的就业指导。探索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定期举行交流活动的制度,促进融合教育。     六、围绕六个“发展”,实现特教两头延伸     以我省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为支撑,以义务教育阶段为中心,努力向两头延展,大力推进我省特殊教育的六个“发展”。     (一)加快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积极支持幼儿教育、聋儿语训、特殊教育等机构以及社区、家庭开展3岁以下残疾儿童早期教育活动。扶持和鼓励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要开设学前班,在各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办残疾儿童幼儿园(班)。各市(州)、县将各类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纳入特殊教育工作发展规划,各级示范幼儿园要带头招收残疾儿童入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残疾儿童学前机构。逐步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提高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水平。     (二)加快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通过集中办学、集中办班、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四种方式保证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逐步建立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主体、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全纳服务体系,做到全覆盖、零拒绝。义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生辍学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我们要按照普通学校“控辍保学”标准,同等对待。并将残疾少年儿童纳入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动态监测,切实保障他们的权益,控制辍学率。     (三)加快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发展,市(州)级特殊教育学校要开办高中部,并根据学生规模预测和发展高中教育。普通高中要正常录取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     (四)加快特殊学校职业教育发展,加强特教高中与职业院校的办学合作。突出残疾人职业特色,开设符合学生特点、适合我省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课程。探索校企联合,定点培养、定向就业的办学模式。鼓励和扶持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残疾人职业培训,使更多的残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熟练掌握劳动技能和专业技,为残疾人回归社会作好必要的准备。     (五)加快高等特殊教育发展,以安顺学院、贵州工程技术学院、贵州盛华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逐步扩大省内高校招收残疾学生规模,为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更多机会,为残疾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和资助。     (六)加快终身教育和社会教育发展,积极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实现特殊教育的终身化。社会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它的深刻性、丰富性、独立性、形象性远非学校教育可比。协调社会教育力量可培养残疾儿童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能将分散的、自发的社会影响纳入正轨。这是一个更高的要求,需要全社会较长时间的努力去实现。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思考、共同研究特殊教育发展问题,我省特殊教育今后走向,能不能把残疾儿童入学问题解决好,就看在座的各位。三年提升计划的时间已经过半,我们的任务非常重,大家要有敏锐的意识,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心,紧围绕上述特殊教育“123456”发展思路,夯实基础,坚持重点扶持,特事特办,实现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目标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gzsedu_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