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中心副主任刘晓静做客《政协委员话贵州》在线访谈专栏,共话贵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近期,受贵州广播电视台邀请,省政协委员、省环保厅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刘晓静做客《政协委员话贵州》在线访谈专栏,共话贵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访谈中,刘晓静副主任一一回答了我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意义、经验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她认为,目前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合力、体制机制改革任务依然艰巨、目标体系尚不统一、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她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快推进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一是重点抓好总结、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生态保护红线、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等重点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范围,加快水权交易试点。
二是结合贵州实际,以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制度创新作为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先试的重点,并尽快从制度创新走向“可复制可推广有效模式”的探索。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在节能减排、绿色产业等方面对贵州省支持和倾斜,率先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三是盘活现有资金,放大资金撬动作用。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探索有关部门专项资金改“拨款”为“投资”的使用方式,在赤水河流域尝试“水保护基金”运作模式等,盘活现有资金、强化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机制。及时准确公开空气质量、饮用水、PM2.5等涉及群众利益的环境质量信息,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大力支持和推动公益诉讼,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五是弘扬生态文化,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促进生态建设与保护。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适度消费,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