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问责 台湾或可借鉴
台湾馊水油事件第一波问责来袭。昨日上午,屏东县长曹启鸿率政府团队召开记者会,向公众鞠躬道歉,并宣布县府5局长将在完成相关工作后,自11月起下台负责。(9月17日《南方都市报》)
台湾地沟油事件还在持续发酵中,越来越多的涉事企业卷入其中,就在地沟油波及范围还让人持续震惊之时,台湾相关部门的行政问责已经开始启动。不但县府5局长将下台以示为失职埋单,而且据媒体传闻,更高层次的行政问责也在酝酿中。
外界风传,“卫福部部长”邱文达即将于近日辞职。据台媒揣测,接班者人选,或将从“卫福部政务次长”林奏延、国民党“立委”苏清泉、“国健署署长”邱淑媞及台北市联合医院总院长邱文祥中选出。
虽然现在只是媒体传闻,但是依照目前的行政问责态势,台湾“卫福部部长”在此次地沟油事件结束之后能够全身而退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对于台湾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的地方来说,发生这么大范围的公共卫生事件,作为地方卫生部门的总负责人,难辞其咎。
虽然目前台湾在问责层面上还没有达到“卫福部部长”级,但是,台湾地区对地沟油这样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问责处理态度和决心力度却颇值得我们学习。
海峡两岸,一水之隔。2011年席卷中国大陆的地沟油事件和今日台湾馊水油事件对比,有过之无不及,但是在问责处理的态度和力度上,似乎大陆官员的追责并没有台湾方面的力度大,当时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对地沟油制造、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组织者的责任追究甚至是判刑,但是对于负有直接监管责任的食药质监局、工商局等部门,却鲜见有领导因此下台,更别说地方政府部门分管负责人了。无论是领导讲话还是媒体的宣传,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老百姓如何辨别地沟油”、“如何切断地沟油生产流通渠道”等具体的实操问题,而对于“一旦出事,谁该负总责”的关键环节,却鲜有人提及。
因为责任不明确,或者说即使明确了,因为追责力度不够,那么在地沟油事件之后建立起来的各种防线也会因为“责任感和压力感”不强而出现疏漏,难保不会出现第二次大规模的地沟油泛滥的安全事故,所以除了加强对地沟油源头的巡查和监督,加大对各级政府分管负责人的问责力度,建立直接监管部门负责人“一票否决制”势在必行。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据,有83.85%的受访者认为,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原因在于“食品安全监管不力,问责力度不足”,有50.91%的受访者认为“被动执法”现象普遍,甚至有懒政和不作为现象。民调数字和现实情况的高度契合,充分说明,加强问责力度已经是刻不容缓,尤其是在目前这样一个对上负责比较明显的行政体制下,如何让官员的乌纱帽和百姓的食品安全直接挂钩,事关公共卫生大计,必须认真对待。
海峡两岸虽然社会政治制度不一样,但是在事关公共卫生安全的处理上,却有很多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单就问责机制的建立以及态度明确方面,台湾的经验可资借鉴。(苏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