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基层文保员汪瑞山的新年愿望
每月都要将辖区内所有的文物点逐个跑一遍,查看情况拍照存档并上报,风霜雨雪、酷暑严冬都不能间断;文物点大多远离村民居住区,野藤缠绕、杂草高过人头,交通不便只能步行,最远的一处要步行四华里才能到达;及时制止破坏文物的行为却遭遇误解和冷嘲热讽……基层文保员的工作看起来不仅枯燥还很艰难,但汪瑞山说,他珍爱肩上的这份责任。年初五开始,汪瑞山的月度巡查又将“走起”。他说,自己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城西桥桥面能修复如初,合肥千年古石桥再展英姿。
十年前,他就是一名义务文物保护员,近年来,他一直在为保护合肥现存最古老的三拱石桥城西桥奔走呼吁。2013年,他被聘为正式的基层文物保护员,负责辖区内9处文物点的“安全”。记者近日走进合肥市高新区长宁社区城西桥村,见到了这位有名的基层文保员——汪瑞山。
合肥城西桥,桥面“受伤”
“根据最近一次的普查结果,我们长宁社区辖区内有不可移动文物9处,其中城西桥村的城西桥三国石拱桥、枣树棵城墩商周遗址是两处市保单位,其余7处是刺墩商周遗址、黄花墩墓葬;复兴村的大墩子商周遗址;三岗村的安定寺大墩商周遗址、大包墩商周遗址;南岗社居委筹备组的河墩商周遗址;新店村的九狼墩商周遗址。”汪瑞山对辖区内的文物情况如数家珍,同时作为城西桥村的村支书,他的文保工作也更加得心应手。
据悉,城西桥建于三国赤乌年间(公元222年),迄今已近1800年,是现存合肥市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石拱桥。如今,在城西桥的老桥边,相邻十余米,已新建了一座现代拱桥横跨河两岸。而这座新桥得以修建,多亏了汪瑞山和村民们。“前几年,许多货车为了绕过南岗收费站逃避收费都从城西桥通行,对于一辆大型货车来说,一来一回可以节省一千多元,他们就选择从村里走。”城西桥的桥面长期被重型车辆碾压,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汪瑞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在他的带动下,不少村民也开始自发保护老桥,城西村民组村民王丰贵就是其中一员,“当时,我们在桥头建起了隔离桩,在桥边日夜轮流值守,不让大货车通过。可很多车主不理解,对我们冷嘲热讽甚至强行拆桩。”这的确不是长久之计,汪瑞山集中了村民的想法,向政府反映希望建一座新桥。这一建议最终得到采纳并实施,2013年1月,新桥竣工通车,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可就在新桥刚通车没多久,汪瑞山就接到了群众电话举报,说有施工队在用破碎机破碎大桥桥面。“我赶去一看,桥两头的四个石墩全部被破碎,桥面已被铲掉近40平方米。老桥是文物,哪能随便改造呢,要修复也要通过文物部门啊。”在汪瑞山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很快便得到了市文物处的反馈和介入,施工方的违法行为得到及时制止。
汪瑞山介绍城西桥情况
“肩上的担子沉啊,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可不能让我们给毁了”,为了保护这些“宝贝”,汪瑞山一刻都不曾松懈。“连引江济淮工程都为我们城西桥村‘让了路’”,汪瑞山有些自豪。“引江济淮工程有一段,刚好经过我们村中心”, 2013年7月,汪瑞山看到了这部分工程的规划图,“这样会对我们村的城西桥和城墩商周遗址造成破坏,我向文物部门作了汇报,建议修改规划。当时还有一些工程测绘人员不理解,说‘一座桥算什么,实在不行就异地重建,引江济淮这样的大工程怎么会为村里几处小文物让路’。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文物本就不可再生,异地重建就没有多大意义了。作为文保员,我责无旁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14年12月,新的规划图下来的时候,汪瑞山激动地不能自已,“整段工程向东北方向偏移了,绕开了老桥和遗址,国家的大工程真的为我们让路了!”
文物保护无小事。虽然文保员只是汪瑞山的兼职工作,但他看得很重,“受聘正式的文保员,我工作起来腰杆子也硬了。不过,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得有更多基层群众参与进来。”在汪瑞山的倡导呼吁下,长宁辖区内有文物点的五个村居都确立了村级文保员,文物保护进一步网格化。“我们村的文保搞的好,邻村还有来取经的。这几年,村民们的文物保护意识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都知道,村里的文物比古董还值钱。”城西桥村农家书屋管理员严晓燕说。
车辆现已从新桥上通行
再过几天,汪瑞山的月度巡查又将“走起”。“我准备年初五就去各文物点看看”,驻足城西桥头,汪瑞山说,自己今年最大的心愿,就是老桥桥面能得以修复,“工程建设对文物的破坏是最严重的,那次施工队对老桥桥面造成的破坏,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复原。这座1800多岁的老桥承载着无价的历史文化记忆,我们绝不能做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的事,而让后辈子孙望桥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