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国际论坛落下帷幕 今年论坛聚焦"互联网+"

02.08.2015  08:13

昨日下午,为期三天的2015都江堰国际论坛落下帷幕。在这次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成都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国际教育论坛上,50余位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围绕“互联网+”展开热议。

都江堰论坛是一个致力于推进成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交流合作的国际教育论坛。今年论坛的聚焦点是“互联网+”。

教育如何拥抱“互联网+”时代?如何提升教师的ICT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学生的媒介素养?论坛上,“慕课”这种新涌现出来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引起了各方热议。

美国加州大学全球化和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罗伯特·罗兹分析了三种不同类型慕课的利弊,韩国国家终身教育研究院院长杨华奇带来了关于韩国K-MOOCs项目的分享。莫纳什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教育管理系主任菲兹亚·帕特尔,则就慕课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比如在线教育者的质量、知识产权归属,以及如何在“互相看不见”的环境下构建互动型的教学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深教育项目专家汪利兵表示,“每一枚硬币都有两面”,ICT可能无法替代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但是它还是有它的优势。“褚天下同学就是一个例子。

教师是一个拐杖,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不需要通过拐杖就能够走路。”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项目的创始人安德烈斯·施莱彻认为,现代教育体系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很高的人,这就需要发挥技术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利用软件、游戏等等新手段来创新教学模式。

新闻链接

成都将建立O2O新型教学模式

就在“互联网+”成为都江堰论坛上各国教育专家的共同话题时,成都已经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论坛上,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吕信伟在发表主旨演讲时,披露了成都市推进智慧教育的探索与愿景。

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有效途径”的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教育部、四川省、成都市共建的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和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2014年,成都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数位列15个副省级城市第1位。

早在2012年成都编制《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指标体系》时,“办学条件与教育信息化水平”就成为8个一级指标之一。2014年底,全市中小学校园网覆盖率达到100%,600余所学校校园实现有线和无线双网覆盖。目前,成都已建立了全国首个基础教育网络学校——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经过10余年发展,已开通了高中直播式教学、初中录播式教学、小学植入式教学,优质教学资源辐射到省内外的350所中小学,受益师生14万人。

吕信伟介绍,成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明确提出智慧教育,通过“6大工程”和“4大提升”,促进成都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深度融合。下一步,成都还将建立O2O新型教学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完善信息化教育,完善网上教育大厅,进一步提升成都智慧教育的水平。未来,成都将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城市智慧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