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体:中国反恐法明确了执法边界 无特殊之处
参考消息网 12月30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北京通过了该国历史上的首部反恐怖主义法。据媒体报道,它旨在打击国内的恐怖主义,同时推动国际安全的巩固。
据俄新社12月28日报道,中国将设立国家反恐怖主义情报中心,实行跨部门、跨地区情报信息工作机制,加强国家安全机关、军事机关和公安机关之间的情报交换,对交通工具进行安全检查,落实网络安全、信息内容监督制度和安全技术防范措施,杜绝向恐怖主义提供资金。
报道称,如今,中国军队能够依据此法参加境外的反恐行动。此外,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进行防范、调查恐怖活动提供技术接口和解密等技术支持和协助。
莫斯科大学新闻系俄中研究中心主任叶夫根尼·扎伊采夫认为,上述措施并无任何特殊之处。他说:“从去年10月开始,这部法律酝酿了极长的时间。因此,中国人能对其各个细节及敏感之处反复斟酌。尽管有观点认为,中国企业家未来恐怕将更难开展工作,因为他们对西方先进信息技术的接触将因此受到限制,上述看法主要来自西方。然而,这属于工作上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更何况这部法律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全球惯例,国家试图通过立法来捍卫本国及其公民的利益。”
报道称,在他看来,中国有充足理由通过这样的法律:“尽管中国正在循序渐进地稳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局势且收效明显,但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一带的紧张局势令一些人易受挑唆,采取更加猖獗的行动。他们中的一些人藏身于土耳其,在那里接受培训,学成后返乡制造混乱。”
扎伊采夫说,通过反恐怖主义法意味着中国政府将继续强化国家安全:“它是对今年夏天通过的国家安全法顺理成章的延续与发展,是对国家安全法某些条款更明晰具体的诠释。这是中国对其所面临的挑战作出的相称的回应。”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草案提出了尖锐批评,他认为相关规定将迫使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国公司向中国政府提供秘密信息,令后者得以监管所有用户、窃取技术机密。他表示,如果北京希望与美国合作,就要修改上述条款。
扎伊采夫认为,此类声明不合逻辑,甚至相当可笑。他强调说:“这又是双重标准:我们能这么做,却禁止你们这么做。但我不认为美国人会采取重大的制裁措施,从而破坏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但他们可能会搞一些吹毛求疵之举。”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29日社论称,每当有国家通过全新的安全法案,以应对恐怖主义对文明社会及其生活方式的威胁时,总会引发人们对新法一些副作用的担心:如影响言论自由、侵犯知识产权等等。然而在这个信息时代,崇尚暴力的极端主义无孔不入,面对这一形势,提升安全的需要显然要比那些担心重要,这一点令人无奈,但可以理解。中国也不例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本月27日通过了中国首部反恐法。
社论称,这部法律扩大并强化了现有刑法以及相关应急响应法律条款所规定的打击恐怖主义的范围和权限。反恐法有一条款广受人权和知识产权组织的关注,那就是要求科技公司向中国安全部门提供产品密钥,允许安全部门在系统安装“后门”,以便安全人员阻止或调查恐怖主义行为。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早些时候也表达了同样的关注。中国在回应指责时需要说明民众原有的自由和权利受到恐怖主义威胁的程度,政府发言人可以说,其他国家也同样感到引入类似条款的迫切需要。
社论称,问题是如何在新法执行和维护民众权利之间达成一个平衡。反恐法更清晰地定义了国家机构的执法边界,只能在这个范围内计划、协调和行使职权,这是好事。政府要做的是在执法中不要越界,既不要在安全的大事上妥协,也不要无谓地侵犯民众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