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
(新华全媒头条•扶贫倒计时)“寻找”中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
新华社记者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保华乡奢旮村,几名小朋友在一房屋前玩耍(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实现精准脱贫,先要“找到”贫困人口。
在日前闭幕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在全国13亿多人中,怎样精准找到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两年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寻找穷人”行动,在全国展开……
为找到穷人,有人牺牲
雄虎村,贵州雷公山腹地丹寨县排调镇崇山峻岭深处的一个偏远苗寨,全村有228户884人。由于交通闭塞,当地群众长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2014年以前,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4000元,约一半的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是典型的一类贫困村。
如今,走进雄虎村,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与苍翠的山野融为一体,干净的步道、整洁的圈舍、错落的路灯,犹如一幅清新迷人的美丽画卷。不但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村里还发展起了映红桃、黑毛猪、生姜等产业。
“雄虎村能有今天这么大的变化,与4名干部的生命付出分不开。”走在水泥硬化的串户路上,雄虎村村支书杨昌永感慨万千。
2014年4月初的一天,为了摸清贫困人口情况,丹寨县由4名基层干部梁进冬、杨林、马定毅、龙文组成“精准扶贫调查工作队”,到雄虎村进行入户调查登记核实。
当时正值春耕时节,乡亲们白天要在山上干农活,只有晚上才在家,调查队决定下午6点后再入户。他们走访完30户贫困农户,已是晚上11点多了,还要将每一张表手抄汇总到全村工作台账,核对每个人的名字、身份证号和田土面积等,一直忙到凌晨1点。
“天太晚了,就在家里住下吧,床都铺好了。”村民不忍心看他们走夜路。
“怎么留也留不住。”杨昌永回忆说,他们4个坚持要走。
从雄虎村到排调镇有20多公里山路,而从镇上到县城40多公里的山路需要绕过478道弯。
噩耗传来!雨天雾大路滑,这4名干部在返程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车辆坠下150多米高的山崖,全部因公殉职,最小的杨林年仅24岁。
在雄虎村第三村民组组长王再林的记忆中,年轻的杨林让他刮目相看:每进入一户,他都要去到畜圈转转,看养了多少牛、多少鸡;去条件差的家庭调研,会揭开锅盖,详细询问家里到底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
“八七”扶贫攻坚以来,我国扶贫经历了一个由面到点、逐步聚焦的过程。最早是以县为单位进行扶持,后来聚焦到乡、到村,目前已精准到每一户。
自2013年底起,我国全面开始对全国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以此为基础构建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目的是解决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和扶贫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两年多来,全国数十万基层干部参加了这场“寻找穷人”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