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5夜推着儿子上贵阳》打动众多热心市民

19.08.2014  14:21

  恒大城10余名业主送去爱心款。

  本报讯(实习生李世云刘辅杏记者田儒森摄影报道)8月18日,本报以《6天5夜推着儿子到贵阳》为题,报道了纳雍一位母亲用轮椅推着瘫痪的儿子到贵阳求医的故事。260多公里,6天5夜,风餐露宿,就为了节省300多块钱的路费。文章见报后打动了众多读者。昨天,贵阳一些热心市民陆续前往白云区曹关村,看望暂居在废弃房屋里的这对母子。

  昨日上午11时许,记者再次来到白云区曹关村——张习运一家暂时寄居的废弃房。

  此时,张习运的父母正在打扫屋里的积水。

  “昨天晚上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扫了一上午了。”母亲王学飞说,由于屋梁上破损的地方能见光,下大雨时,雨水就直接漏下来,“用3个脸盆接都没法接”。

  这是一间只有20多平方米的废弃平房,室内仅有的家具是一张简易床,墙壁上的石灰已经脱落、发霉,窗户没有玻璃,屋子里霉味刺鼻。由于没有通电,屋里照明只能依靠蜡烛。

  说起目前落脚的地方,王学飞告诉记者,7月17日当天,他们到贵阳后打算租间房子安顿下来。可在附近找了一圈发现,稍微像样点的房子租金至少都要三四百块。没办法,他们只好在附近流浪。后来,一位名叫刘桂蓉(音)的婆婆看他们母子俩可怜,才带他们免费暂住在这里。

  一个月来,张习运的父亲张青云每天一大早外出揽活,中午很少回家。有时候,母亲王学飞也跟着一道去背背篼。

  后来,考虑到儿子离不开人照顾,王学飞很少出门,而是一心一意在家。

  张习运说,每天早上,母亲怕他饿着,都会做碗面条给他吃。快到饭点时,便到附近菜场买来洋芋、豆米、白菜做饭,家里很少吃肉。

  “来贵阳这一个月里,生活费才花了300多块钱。”张习运说。

  由于家里没有电,为了打发时间,除了和父母聊天外,张习运的时间只能靠看书来打发。

  由于生活都很艰难,这一个月来,他们根本不敢去医院咨询,更别提手术所需的巨额费用。

  昨天中午,在恒大城做生意的陈刚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天,他从报纸上得知这对母子的故事后深受感动,随即在小区业主群里发起募捐。很快,10余位业主联系上他,表示愿帮帮这位母亲。

  当天陈刚身上正好带了2400元现金,其他业主又筹了2000元,就这样,大家带着4400元去看望王学飞母子。“看到他们居住的‘家’,大家都忍不住流了泪”。

  “这地方太潮湿了。”业主李强说道,屋里全是霉味,又潮湿又阴冷,回头大家要帮他们找找其他房屋租住。

  昨天,本报新闻热线也接到不少热心市民来电,大家对张习运一家的生活十分关切,都表示将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