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朱光俊:用良心做教育的村小校长

26.08.2015  13:41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26日电 “父母离婚那年,爸爸就因病离开了我们,妈妈远嫁他乡,不再管我们。”提到“”这个字,大方县牛场乡中坝村的小敏(化名)眼泪不断地滚落,“但是,我一点都不孤单、不害怕,因为‘校长爸爸’说,以后果宝小学就是我们的家。”小敏口中的“校长爸爸”,就是大方县牛场乡果宝小学校长朱光俊。

    “教育是个良心活。”这句话是朱光俊的座右铭。从1977年高中毕业到凤山公社凤山小学代课开始,38年来,他只做了两件事——当一名普通的农村学校教师,还有校长。为了做好这两事,他付出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热情。

     面临抉择 从政还是从教?

    1977年,朱光俊从大方县第一中学毕业后,先后到凤山公社凤山小学、五凤小学和百岩公社代课。期间,他因功底扎实,除了给学生上课之外,周末还要给所代课学校的教师们上课。

    1980年,因老家的学校没有教师,全村上下也找不到一个初中毕业的人代课,村里的孩子们即将没有学上,在亲戚朋友的强烈请求下,朱光俊来到了果宝公社辣子民校。

    作为民办教师的朱光俊在代课期间,深深地感受到家乡的贫困落后,以及孩子们读书难的窘况。这让他第一次有了留在家乡教书的念头。

    1981年,朱光俊参加了大方县民转公和全县经营管理干部考试,考试成绩公布时,朱光俊愣住了,他的两个考试成绩都是全县第四名。

    应该选择哪一个比较好呢?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光俊呀,你还是放弃教师选择经营管理吧,你报的那个六龙区,站长明年就要退休了。你要是去那里,他一退休,你就是站长了。但如果你选择了当教师,注定你一辈子清贫,永远没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从政只能风光一时,教书能育万千桃李。”朱光俊说,在他徘徊犹豫的时候,学生的身影总是在脑海中浮动。于是,他“脑子一发热”,毅然放弃了从政的机会,选择当教师。

    这从政的机会,后来仍然不断地出现:1986年,朱光俊因成绩突出,获得了调去公安局的机会,但朱光俊不为所动,仍然留在了果宝小学的三尺讲台上。

     办学引质疑 激情还是极端?

    如今,走进果宝小学,一栋栋楼宇巍然耸立,一条条小径绿树成荫,一群群学生翩然其间;运动场上活跃着快乐的身影,美术室及楼道两旁张贴着充满活力的学生书画作品,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整个校园充满希望和浓浓的文化气息,跳动着现代教育强劲的脉搏。

    人们不禁会问:这真的是一所处于贫困省、贫困县、贫困乡的村级完小吗?

    然而,在朱光俊刚刚当上果宝小学校长的时候,学校不仅硬件设施和制度不健全,常规管理差,而且师资力量非常薄弱,甚至要“举债办学”。

    朱光俊回忆说:“从1975年至2003年,20多年的时间,整个果宝乡近万人口中,只有两名学生能够考取示范性高中;当时的果宝乡每年都有100余名小学毕业生,但到初级毕业时就基本‘跑’完了,曾经最多的一年只剩43名学生参加中学毕业考试……

    “作为家乡培养出来的教师,我愧对家乡父老。”2003年,在果宝小学当了10年校长的朱光俊,再也不甘于忍受只是将破旧不堪的校舍修修补补这样的“改缮”。在没有得到上级教育部门任何批示的情况下,他决定和7名教师一起,联名贷款办学。

    在爱人宋先菊的眼里,朱光俊就是个“办学狂人”。为了这个“豪华”的校园和教师宿舍,朱光俊不仅请学校教师帮忙贷款外,还变卖了自己的房屋、土地和他母亲的寿材,甚至还将女儿出嫁的彩礼钱也投入到学校建设。

    “为了建学校,他几乎连命都可以搭进去。”宋先菊感慨,这些年,朱光俊建学校的疯狂,让她也跟着吃了不少苦头。

    那时候,朱光俊一年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到处筹钱,跑县、市教育局,跑信用社、农行,为了让来之不易的每笔资金都能用在刀刃上,他锱铢必较,甚至拒绝参加课本和食堂食材的统一采购。

    学校的环境明显改善了,但朱光俊和学校的教师们身上却背负起近百万元债务,每个月还了贷款,部分教师只能靠借生活费度日,甚至一度还借过高利贷。

    是激情还是极端?面对领导还有公众的质疑,朱光俊近乎呐喊的答道:“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把果宝小学办成一流的村级小学,我们要办出毕节地区无人能比的学校。

    朱光俊的这一举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甚至吸引了上海交大的博士生来学校支教。2010年9月起,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宇虹倡导她的博士生,每两人一组,轮流走进果宝小学支教。这使得果宝小学教师团队堪称“豪华”,教学质量飙升。

    可是,学校欠下的186万元的巨额债务,一直困扰着朱光俊。直到2011年底,大方县政府决定在以前年度结余的教育经费中划拨186万元,解决果宝小学的债务问题。

    朱光俊终于松了一口气,当笔者问到他办学期间的辛酸时,他坦然地说:“我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不会亏本。

     以生为本 亦要以师为本

    2009年初,朱光俊为了扭转校内“乾坤”,大胆地提出了“以生为本、以师为本、以民为本”的“三本教育”办学思想。这不是口号,而是刻在朱光俊心中,落实在学校的每项规章制度、日常管理中,朱光俊通过自己的努力,特立独行地实践着他的“三本教育”理想。

    “为了让师生在学校快乐成长、开心工作,除了学校的奖励制度外,朱光俊还明确规定,凡是从果宝小学毕业的学生,都要跟踪服务到大学毕业,绝不让一个学生因没钱而辍学。”果宝小学副校长杨显雍说。

    同时,朱光俊从2008年开始,坚持每个寒暑假组织全校教师,分组、包片对全校学生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和寒暑假生活与学习情况。

    在许多山区学校,“特岗教师留不住”一直是校长头疼的事,但来到果宝小学的特岗教师基本都留下来了。朱光俊心里明白,贷款办学是建设学校的硬件基础,但要办一流的学校,教师最重要。

    为了稳定教师队伍,朱光俊还鼓励年轻教师在学校内找对象,只要夫妻双方都在学校工作,学校免费为他们举行婚礼。

    “2014年,学校为7对新人举行了集体婚礼,我还得到1万元奖励礼金。”教师李贤军开心地说,“学校还规定,凡是买车的教师,学校补贴20%,其余教师每年补贴1500元的交通费。

    除此之外,朱光俊还坚持每年春节到新教师家给特岗教师的父母拜年。“今年春节前,朱光俊一行扛着一箱苹果、带着300元慰问金到赫章老家给我父母拜年。”特岗教师郎挺说,“有的教师家在遵义市,离这里上千里路,朱校长也不辞辛苦要一一拜访,让我们的家人非常感动。

    果宝小学在朱光俊的带领下,培养了一支教学质量过硬、师风师德建设良好的优秀教师队伍,走出了一条坚持多元化发展和特色办学之路,打造了一张帮扶“孤儿单亲、留守儿童、弱势群体”名片。朱光俊也先后被大方县委、县政府联合授予“大方县十佳校长”等荣誉称号。

    如今,一些来自城市、家境殷实的孩子纷纷来到果宝小学。“为什么他们选择果宝小学,而不留在城里?这就是果宝小学的魅力。”随着果宝小学教学质量的逐年提升,朱光俊说话也越来越有底气。

    “我要把果宝小学建设成为中国最好的乡村学校。”再过两年,朱光俊就要退休了,但他却说,“即便是组织要求我退休,我也要向组织申请干到2022年,那时,学校刚好满100周年,我要主办完学校百年校庆再退休。

    到那时,朱光俊希望越来越多的学校能向农村学生敞开大门,不要考虑他们的户口和各种繁杂的手续,让他们享受到真正平等的优质教育。(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