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县八旬老妇王青枚32年苗乡侗寨献大爱
乡间有位“编外”娘
——天柱县八旬老妇王青枚32年苗乡侗寨献大爱
王青枚(左)在帮堂侄杨承明(右)做康复锻炼。
“奶奶, 我上学了啊, 拜拜…… ”
“娘,我要喝水……”
上学小女娃叫的“奶奶”, 不是她的亲奶奶。半瘫床上病人叫的“娘”,不是他的亲娘。可是,这位80岁的老妇却胜过他们的亲人!
八旬老妇叫王青枚,天柱县白市镇北岭村人,32年来收养孤、寡、伤、残小孩、成人6人,历尽千辛万苦供其生活、学习,让其长大成家立业。
苗族妇女王青枚,14岁时来到江东乡原干溪村杨再归家中做童养媳,婚后养育的儿女都孝顺。1983年,村里有个父母双亡的孩子无人抚养,王青枚义无反顾地收养了这个孩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当上了“编外”娘。
日前,笔者来到王青枚老人的家。老人身高不足一米五,双鬓有点花白、脸上布满绉纹,但精神抖擞,见到她的第一眼,笔者着实看不出她已有八十岁。当天,老人换了一件花衣服,装着两袋从山上捡来的板栗,说是要到广东湛江去看她的孙女。
“老人家,您这孩子还挺孝顺的嘛,大老远地特意邀请您去玩。”
“是啊,桂花是我收养的第一个孩子,她念着我呢,不时寄些钱给我,这次她起新房子,我作为娘家人,怎么也得去道个喜啊……”
说着,说着,老人的目光变得幽远起来,仿佛回到32年前,桂花还是八个月大的时候。
48岁当上孤儿的“亲娘”
1983年,王青枚48岁,当时她的子女们都未成家,生活谈不上富足,但也不是很艰苦。
一天,村里议论纷纷,同村有个八个月大的孩子父母先后自杀身亡,爷爷奶奶也都不在世了,无人抚养。
“才八个月大啊,没人养岂不活活饿死?不行,我绝不能让这种事发生。”王青枚刚听到消息,就下定了决心。当即,她唤来自己的孩子和老伴,商量收养事谊。所幸,家人虽不大力支持,但也不反对。从此,48岁的王青枚再次当起了“妈妈”。
除了洗澡穿衣外,八个月大的孩子,吃饭是一个难题,不能和大人一样吃干饭,只能吃稀饭。农村活路多,很多时候都很难顾及。但是,王青枚总会抽出时间将小桂花照顾得很好,从未让她挨饿受冻。上山下地干活时,没人带,王青枚就把小桂花背着,瘦弱的肩膀上,背着小桂花,又挑着担子,很多时候,王青枚都被压弯了腰,回到家中,累得喘不过气来。可再忙再累,她每天都把小桂花梳洗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村里的人都说,她就是在带着自己的亲孙女。
刚收养桂花时,王青枚的老伴也能帮帮忙,搭把手,可4年多后,老伴过世了,儿女们也都外出打工,不在她的身边。抚养桂花的重担就压在了王青枚一个人的身上。
小桂花到了上学年龄,王青枚克服家里困难,硬是咬着牙把她送入了学堂。让孩子上学需要钱啊,王青枚就只能按着季节,去山上“找钱”,有桐油籽的季节,打桐油籽去卖;有板栗的季节,捡板栗去卖;有蕨菜的季节,打蕨菜去卖……她一天到晚都到坡上转悠着。“可能是我爬坡爬多了,现在身体还不错,除了偶尔痛风外,其他的基本没什么毛病。”王青枚笑呵呵地说。
此外,王青枚还收养过两个女孩,都是从6岁养到将近20岁。加上自己的孙儿,家里小孩最多的时候,达到六七个。可她从未叫一声苦、喊一声累,也从未想过将收养的孩子抛弃。虽然有的孩子未念及她的养育之情,从未回来看过她,但是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她还是一如既往地伸出援手,从未退缩。谈到自己抱养的初衷,她说:“没人照顾,没人养,看着可怜,所以我就抱回来,能帮一个是一个。”
79岁再当半瘫娃儿“老娘娘”
六年前,王青枚老人旁边的一个侄儿过世了,留下一个只有一岁的女儿和一个智障、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婆。
一心善念的王青枚毫不犹豫地把侄媳妇与小孙女接来同住,当时已经七十四岁的她,又当起了“老妈妈”。而与他们同住的,还有另外一个堂侄杨承明。
杨承明是五保户,王青枚的儿子们都外出打工了,便请他来帮着照看家里的林木,也就在王青枚的家里住下了。
2014年3月,杨承明突发脑溢血。王青枚当即找来自己的儿子租车送到天柱县医院治疗。医病没钱,王青枚就到处找人借;护理没人,王青枚就当起了护工;不能下床,王青枚端屎端尿。
“那段时间,我只有一个概念,就是一定要把承明救活,就算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王青枚说。
在王青枚悉心地照料下,杨承明两个多月后有了好转,慢慢地也能下床走动了,只是腿脚不似以前那样利索,一瘸一拐地,走得特别慢,同时右手也不灵便了,平时吃饭都需要王青枚照料。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王青枚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万一自己走了,她的这些特殊家人们该咋办。“我现在的愿望就是希望承明能快点好起来,接替我照顾小孙女,等我百年后才能安心。”王青枚老人说。(伍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