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义诊"火爆上演 义诊前10分钟48个号告罄

24.10.2015  23:33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杨丹 实习生 徐语杨 摄影记者 华晓峰)10月24日上午8:40,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专家首次在威远亮相,由四川在线、川大华西第二医院联合推出的“幼儿名医”威远义诊拉开帷幕。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专家们看义诊、教学查房、专业培训、科普讲座,尽管忙得脚不沾地汗流浃背,依然未能让当地老百姓和医护工作者们尽兴,不断有人发问:“你们好久再来?

义诊前10分钟,48个号告罄

24日上午8:30,威远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上,挂起了“四川在线、华西第二医院幼儿名医威远义诊”的18米横幅,横幅下摆放着有邓建军、杨速飞、肖国光、马桂芬、李萍等人名牌的诊台,交警及医院的保安在维护现场秩序。

义诊前一周,威远县已经通过当地媒体和政府微博、微信将义诊消息传播出去,义诊当天很早就有老百姓带着孩子赶到现场,抱着的,推着的,还有竹篓里坐着来的……

一张独立的小桌椅放在不远处,那是特别设置的发号台,因为时间有限,预计义诊号只发48个,不料,义诊开始前10分钟,48个号就被一扫而空,后面没有领到号的老百姓不愿离开,拉着发号的护士请求:“给我加一个,只加一个嘛。”无奈,在现场的县卫计局副局长周国庆和专家们商量之后,决定再发放一些加号,即便如此,现场仍有近百个群众未领到号滞留不走,县医院的领导只有亲自出面做工作:“我们还会请这些专家下来的,你们下次再看嘛。”“下次好久来?”老百姓不依不饶。"来之前我们会通知大家。”

苦口婆心唇干舌燥费尽心智,也只劝走一小部分,现场还不断听到有人打电话呼朋唤友“快来县医院,华西的医生在这里义诊。”,不到一会儿,好不容易才疏通的现场又开始人头攒动,这下子,大家只剩无力无奈的苦笑,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的维护秩序了……

不出所料,过不多时,因为拿不到号,有人开始情绪激动,一名中年妇女甚至揪住发号的小护士强行要号,小护士吓得泪水盈眶,杨速飞教授看见了,温柔的发声解围:“没得事没得事,看嘛看嘛。”他这一打圆场不要紧,原本11:00结束的义诊活动被延长了半个多小时,最后还是不得不“强行撤离”,因为,住院部的会议室里,还有30多个年轻的爸爸妈妈在等着他。

县医院医生的苦恼:同样的诊断,娃娃家长只信华西医生说的

9:30,义诊专家兵分两路,杨速飞、肖国光和李萍继续义诊,邓建军、马桂芬到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儿科病房带同行教学查房、护理查房 。

病床前,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头顶吊针,无精打采蜷缩在妈妈怀里,邓建军询问病情,听主管医生介绍,翻阅病历,再附身为娃娃查体,得出诊断,年轻妈妈一听,脱口而出:“这里的医生也是这样说的。”“那你就要相信医生的噻。”年轻妈妈爽快点头。

离开病房一段距离,县医院一位儿科医生就苦恼的告诉邓建军教授:“我们说啥子他们都不信,你一说他们就信了。”据说,这位3岁小男孩入院后不久,家人就要求转院到川大,华西第二医院,当时县医院儿科医生觉得当地完全有能力治疗,苦劝留下,昨天下午,娃娃的妈妈再次提出转院,医生告诉她:“华西第二医院的医生明天就来威远。”这样,孩子的妈妈又带他留下,没想到,邓建军主任检查后,得出同样的诊断,医生们却从家长那里得到不一样的响应。

继续查看了几个患儿后,邓建军主任和县医院儿科的同行走进医生办公室讨论病案,不时听到他商讨的口吻:“这个娃娃如果我用药,我会用口服药替代输液。””这个娃娃能不能试一下把激素停了。“还有鼓励的:“我们可不可以胆大一点,用口服药代替抗生素?

超级奶爸”对抗网络写手

杨速飞教授,是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营养、喂养方面的专家,在年轻的爸爸妈妈中号称“超级奶爸”,义诊之后的他来到和30多名年轻父母的座谈会,再次隆重推出他的“耐寒训练”理念,笑言:“今天这个秋风小雨的天气,你们都穿长袖加外套的时候,我任然只穿短袖体恤和短袖白大褂,就是为了做一个表率,耐寒训练做好了,自身的抵抗力就会增强,秋季,是对娃娃做耐寒训练的最佳季节。

此次威远义诊,杨速飞教授是带病上阵,怕他在讲台上站久了身体吃不消,工作人员请他坐下讲课,他笑着摇摇手:“坐下讲就没有激情了,后面的家长也看不见我。”这场座谈会,让杨速飞教授气结的是: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被”网络医生“洗脑误导,什么“一岁前不能吃盐”、“一岁前不能添加辅食”、“奶粉必须吃某种配方的”、“鱼肝油必须买国外的”等等,杨速飞教授一一解答之后,也坦言告知家长:这些网络医生有些是为了商业目的故意误导家长,大家尽量不要上当,按照国家要求标准添加辅食。“口腔医院正畸科的医生给我说,现在90%的娃娃都需要正畸,这是为啥子,因为辅食添加不规则,吃得过于精细,影响了娃娃牙槽骨的发育,牙槽骨发育不好,牙齿就没得序列的乱长!” 座谈会后,杨速飞也对记者吐槽:“那些网络医生是影响一片人,我们只得一个一个的纠正,要改变一个错误的喂养习惯,我们必须花3、5年时间,他们引导一个错误,片刻就可完成。”“会放弃吗?”“我尽力,能改变一个是一个,这样中国的娃娃少吃些亏!

义诊花絮:

买菜路上巧遇义诊

快往家头打个电话,让他们把娃娃抱出来!”原本打算前往市场买菜的韩女士向她妹妹催促道。韩女士的外孙两岁大了不会说话,全家都十分着急。路过县医院看到华西的幼儿专家前来义诊,又惊又喜。

韩女士的外孙女经过杨速飞教授查看后,由于当地设施的不完善,建议带去华西医院详细检查,并提供了如何可以快速预约的方式。韩女士向记者说道,“这种义诊活动很有意义,而且华西名气大,即便娃娃有些小毛病,也希望能带过来给名医们看一看求个放心。十分感谢能够长途而来的华西的医生,听完医生建议后,至少知道要带去哪里,做哪些检查,心里还是踏实了许多。

循循善诱,讲自己的例子

一名被妈妈带来检查眼睛的女孩有严重的散光现象,在观察到女孩偏胖,且睡眠不足之后,杨速飞教授建议到要治疗其眼睛,首先要保持适量的锻炼,不能天天对着电脑坐着不动。白天消耗体力,晚上睡眠才能高质量,从而有效地治疗眼睛问题。杨医生幽默地说,“每天都不动,身体不累,晚上肯定没睡意。你每天都锻炼几个小时看你晚上还会不会失眠?

有些家长过于小题大做,说小孩晚上睡觉不踏实,老是出汗翻来翻去。杨医生听后一笑,讲了个自己曾经带孩子的经历。“我娃娃1岁多的时候,有天晚上冷,你猜他缩到哪里去躲起?缩到床单下面去了,还把枕头拿来抱起。”周围的人听后纷纷笑出了声。随后杨医生无奈地表示,现在一些家长总是怕自己娃娃穿少了盖少了,过度否定孩子的能力,这是很不可取的。

你给他盖厚了,他觉得热,肯定要出汗会翻来翻去,大人也是这样嘛。”杨医生今日出诊特意着短袖,也是为了给家长们竖个榜样,不要将自己的孩子“捂得太紧”。

家长切勿“劝食”,要给娃娃“兴规矩

面对一些家长抱怨孩子总是不吃饭、厌食、反胃恶心、“跟到撵”的喂饭情况,杨速飞教授认为,“劝食”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很多孩子不愿意吃东西,实际上是家长过度“劝食”造成的。“你们小时候为什么不会讨厌吃饭,不会厌食?”杨医生在讲座上反问到前来参加培训的年轻父母,“因为你们小时候缺吃的,当然不会厌食。虽然年代变了,但是情况是一样的,每顿都劝到吃,吃得太饱,娃娃怎么会不厌食?你饿到他了,看他还厌不厌食。

杨教授数次提到“规则培养”,建议给娃娃“兴规矩”,尤其是隔代教育,不能太过保护。他提议的“规矩”主要有三条:1.孩子在半小时内必须吃完一顿饭; 2,吃饭的时候不准开小差,要去看电视则这顿饭“取消资格”;3,正餐之间不能吃零食。杨速飞教授甚至严肃地说,“规矩小则关乎孩子的成长性格问题,大则关乎国家社会,所以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