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指数回落 银行创新还贷方式防资金链断裂
(记者 苗燕)中国中小企业协会14日发布的二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显示,经过连续三个季度的回升,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在今年二季度应声回落。报告认为,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随着国家对于有关政策进行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推动政策落地生根,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有所增多。但是,中小企业处于市场竞争的弱势地位,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更多一些,企业增亏或减盈的比例达到50%,效益指数长期处于最低位。企业对于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信心尚待加强。预计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近期升幅不会太大。
这一调查结果与记者不久前在长三角地区的调研基本一致。企业效益指数持续下滑,使得很多企业不得不一边“猫冬”,一边忙着应付马上就要到期的银行贷款。
据了解,在长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贷款中,绝大部分是期限较短的流动资金贷款。经济好的时候,资金的调度对企业来说不是难题,但是对于处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的企业来说,贷款到期进行资金周转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为了还贷款,有些企业甚至会迫不得已去借超短期的高利贷。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使企业陷入恶性循环、背负了极高的风险。
这种现象也被业内人士称之为“期限错配”。
“其实,所有银行在面对企业出现期限错配的问题时,都有类似的信贷政策可以进行匹配,这种期限重组也是符合监管要求的。”一家国有银行南通分行的行长说,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期限错配的需求,而很多银行不去主动响应呢?他坦言,“当一家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了问题,首先是面临评级分类下调,这样的情况下,你还把过去的短期贷款变成长期,信贷人员是要承担风险的。”
据介绍,一般的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的系数(风险权重)是1的话,像贸易融资、信用证等的风险系数仅为0.8或者0.6。“只要企业增加了一点固定资产、投了一些房地产,肯定就出现了期限错配,流动性就可能出问题,但是有资产在里面,短期我们分析这个企业短期没有问题,我也可以去救他,但是我要把他的信用证改成流动资金贷款,风险权重就增加了,我们的信贷人员是要承担责任的。”该人士认为,这阻碍了银行对一些企业的“施救”。
而另一位银行的负责人则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期限错配”本身是伪命题,如果企业不短贷长用,就不会有期限错配。而且,借新还旧曾经给中国的银行业造成了很大的流动性问题,也是不良贷款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工行江苏省分行高级专家刘任捷认为,当前小企业资金的结构决定了不能实行完整意义上的实还实贷。
“当银行的流动资金进入了企业账户之后,就很难分清哪些是银行的,哪些是企业自己的。企业可以说我投固定资产的部分是我的利润,我现在缺流动资金进行生产。这确实是很难分开的。”一位企业的人士也坦言。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一些自身经营状况还不错、产销仍然两旺的企业不至于因为还贷导致资金链断裂,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银行也想了不少办法。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开发了一种叫做“周转易”的贷款,凡是符合条件、有转贷需求的小微企业,在授信有效期内无需还清贷款本金,即可办理转贷,最高转贷比例可达原借款金额的100%,缓解小微企业贷款到期后的资金周转压力。“周转易”正是江苏银监局的小微企业转贷方式创新试点之一。
据江苏银监局副局长丁灿介绍,在看到当地企业普遍面临贷款到期时必须“先还后贷”所造成的还款压力大等突出问题后,江苏银监局积极引导、支持辖内商业银行创新小微企业授信额度使用和贷款偿还方式。据介绍,目前江苏辖内商业银行创新还款模式主要有五种,“循环贷”、“转期贷”、“续接贷”、“过桥贷”、“限额贷”,业务品种超过100种。有效缓解了企业在贷款到期时集中偿还的资金周转压力,提高了小微企业信贷额度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财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