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小村医托起山区群众大健康

08.01.2016  13:02

               

小村医托起山区群众大健康

——记贵州省岑巩县村医们为民服务的辛勤点滴

        新华网贵阳1月7日电(通讯员 徐学练)在贵州省岑巩县,有这样一群医者,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常年驻守在边远山村,每天面临的大多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一些病、残、贫等特殊人群,他们用自己的仁心和大好青春年华守护着边远山区群众的健康。

        杨福:比“儿子”还亲的天使

        “今天很荣幸能作为村医代表发言,李克强总理曾说:‘村医是村民健康第一道防线,你们背着药箱跋山涉水,体现了医生的济世情怀’。今后我将继续坚守阵地,守护山区群众的健康……”近日,在岑巩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上,岑巩县凯本镇小田坝村卫生员杨福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

        现年41岁的杨福2000年从黔东南州卫生学校社区医学专业毕业后,便毅然决然的加入到凯本镇村医队伍,担任小田坝村1000多村民的健康守护者,用自己15年的青春演绎了一个岑巩人无私的爱和奉献。

        “在村卫生室工作,面临的大多是老、弱、病、残、贫等人群,工作量大而繁琐,加之收入低,很多年轻人都不想干。特别是刚刚加入村医队伍时,一度是无房屋、无收入、无医疗器械的三无人员。”杨福告诉笔者,当时他妻子一再劝阻,要求他辞去村医工作,但他都认真劝诫妻子说,我从农村走出去,学医回来就是来为群众看病的,正因为村里医务条件差,才要留下来,乡亲的健康才是大事。就这样,妻子也默默的支持着他的事业。十多年来,不管刮风下雨,不论严寒酷暑,只要乡亲们需要,杨福都是随叫随到。

        “如果没有杨医生,我这条命可能2002年就没了哦。”该村村民舒义祥说。

        原来,2002年7月的一天,舒义祥因黑便腹痛数月来到杨福家中就诊(当时村卫生室未修建),病人还未介绍完自己的病情即发生休克,皮肤巩膜苍白,嘴唇发绀、心率加快,遂即测量血压50/30mmHg。杨福立即给予补液扩容等治疗,同时请示上级医院进行抢救,但因交通不便,救护车辆无法到达,杨福便组织村民、背着药箱将患者抬到救护车等待地,十余公里的山路,他们不到50分钟就到达了,看到那一幕,前来救治的医师和护士都为他们鼓起了掌声。

        “我没有儿子,但是杨福比我的儿子还要亲还要好。”该村新建组82岁的独居退伍军人王朝均告诉笔者,2005年6月,他在家腹泻3日,因信息闭塞未能得到及时的救治,虚脱在床。杨福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其家中为他救治,但因患者独居无人照料,杨福就背着老人到村卫生室进行治疗,一周后,王朝均老人得到康复,他逢人就说“杨福就是我的儿子呀”。

        像这样的情况,杨福自己也记不得有多少。

        “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作为一名在职的乡村医生,我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坚守山区群众的健康……”望着自己的故土,杨福踏上了新的行医之旅。

    汪正清的一天

        新年伊始,笔者行驶3个半小时的车程,来到村医汪正清所在的岑巩县平庄镇石门坎村卫生室,见证了他忙碌的一天。

        刚踏进村卫生室,就听见屋里传来小孩“哇哇”的啼哭声。

        “男子汉要坚强点,打完针就好了!”原来,是汪正清正在哄着前来看病的小孩打针。

        一旁等候的村民周国军告诉笔者:“你可别小看这个仅有80多平米的村卫生室哦,他可承担着周围2700多人的健康呢。”

        仔细一打量,这个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卫生室里,诊疗室、配药室、资料档案室一应俱全。

        原来,为了便于掌握村民的健康状况,自2010年起,汪正清便为每位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为村民体检,提供治疗和康复方案,并经常向村民普及健康知识,引导村民从被动治疗疾病转变为主动预防疾病。

        翻开这些健康档案,每一本都详细地登记着每个村民的姓名、年龄、血型、病史等。难以想象,仅凭他一人之力,能将全村2700多人全部登记在册。

        汪正清告诉笔者,近50岁的他,已在村医岗位上工作了30年。好不容易有个假期,本想借着元旦假期陪爱人出去旅游一下,但村里有10多个留守老人离不开他。

        刚说到这里,汪正清的手机就响了,是该村大湾组村民魏金芝打来的。汪正清说,魏金芝80多岁了,他得马上去她家里看看。”

        大湾组离村卫生室较远,汪正清推出摩托车就上路了。

        隆冬时节,寒风凛冽,吹得人直打哆嗦。大约一小时后,我们来到魏金芝老人家,汪正清为她测量了血压,并进行了常规检查。

        “我前年5月得了疱疹病,在县医院治了一个月不见好转,医生要我回家准备后事,回到家后,多亏了汪正清,每天早晚都来帮我打针输液,不管天晴下雨、白天黑夜,随叫随到,我才能活到今天。”在输液的过程中,魏金芝老人说。

        回去的路上,汪正清不断接到电话,都是附近村民找他看病的。

        “别看我们是村医,一天事老多了,刚刚大院子村民组90岁老人王明佑刚才来电话了,让我马上去他家给他看一下,说他这两天肠胃不好。”随后,汪正清又赶到王明佑老人家。

        在王明佑家,汪正清给老人测了血压,趴在老人的耳朵边大声说:“没事儿,您身体好着呢!开点药就没事了。”

        “看病仅是村医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村卫生室还承担着全村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作为新农合定点机构。村卫生室还负责着村民的门诊补偿等事项。”汪正清说。

        回到诊所,天渐渐黑了,村医汪正清的工作还没结束,他还要加班把出诊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像这样忙碌的日子,汪正清已经坚守了整整30年。

        舒国龙:四代医者演绎“岑人之美”

        “你问舒医生?他可是我们这出了名的好人、能人,他给我们看病、带领我们修路、化解矛盾纠纷、维修山塘沟渠,他是我们老寨村的恩人啊!”谈起舒国龙,岑巩县水尾镇老寨村二组村民许志海这样对笔者说。

        原来,舒国龙以奶奶和父亲为榜样,1990年从黔东南州卫校毕业后毅然选择回村当卫生员,这一干就是24年。

        舒国龙的奶奶和父亲都是医生,当时在当地很有名气,他的奶奶还被人称为“活菩萨”。

        有奶奶作榜样,舒国龙认真为每一个病人看病。村卫生室成立后病人增多,他一人忙不过来,于是动员同样学医的妻子邓旭林加入。起初,妻子认为家中老母生病,两个孩子上学经济负担重,村卫生室工资低,不如外出打工。舒国龙反复劝妻子:“我们行医图的不是钱,病人健康快乐我们才开心。再说救死扶伤是医者的本职工作,怎么能见死不救呢?”经他一再开导,妻子走进村卫生室干起了妇保员的工作。

        “我家已是三代行医,不能在我这里断了根,现在,我儿子舒达在贵州理工学院学制药食品安全,将来也要进入行医队伍,为老百姓看病。”舒国龙说。

        近年,岑巩县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工作,积极出台相关激励机制留住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学类人才,充实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基层医卫工作者的医疗技能、服务质量和薪资待遇,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