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地区环境保护与新闻传播——2015年中国环境新闻记者年会在筑召开
12月5日,由贵州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贵州民族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环境新闻研究中心、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承办,贵州日报报业集团、贵安新区协办的“2015中国环境新闻记者年会”在孔学堂开幕。《中国环境报》社长、总编辑杨明森,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谢念,人民日报社贵州分社社长万秀斌,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常河山,贵安新区党工委政治部主任吴雁俊,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邓航,多彩贵州网副总编胡涛,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戴建伟,我校校长张学立、党委副书记张鹏程出席年会。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青报、新京报、联合报等30多家媒体的嘉宾记者,10家非政府组织的成员嘉宾,来自大学和研究机构等10个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数位政府环保官员等70多位代表参会。我校党委副书记张鹏程主持开幕式。
会议现场
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贵州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谢念致辞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谢念在致辞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前我国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指示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他强调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得到了多方关注,环境新闻报道的作用正日益彰显,作为环境新闻记者,责任重大,要勇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推动者、实践者。
《中国环境报》社长、总编辑杨明森致辞
《中国环境报》社长、总编辑杨明森指出2015年是环境新闻史上重要的一年,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元年,环境保护工作在保护思路、保护主体、考核目标等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整治的问题,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
人民日报贵州分社社长万秀斌致辞
人民日报贵州分社社长万秀斌指出贵州省委、省政府也一直贯彻中央精神,牢牢守住“两条底线”,探索可持续性的发展之路,希望在今后的发展中贵州妥善处理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他强调作为新闻媒体人对保护环境者要给予点赞,对不良现象要切实给予监督。
多彩贵州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编胡涛致辞
多彩贵州网副总编胡涛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指出,环境新闻报道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体现情感性,通过环境新闻的负面报道感染读者,体现见微知著的特性。
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邓航致辞
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邓航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速融合的新时期下,新闻报道只有坚持真实性才能承担起起媒体主流的责任。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常河山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常河山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重要议程,他表示我国目前生态危机出现了一种新趋势,东部的治理逐渐完善但西部却欠缺,希望会议可以壮大环境新闻界的力量,加强东西部环境新闻的交流,为国家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贵州贵安新区党工委政治部主任吴雁俊致辞
贵安新区党工委政治部主任吴雁俊指出贵安新区的规划是建设成生态文明示范区,争取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牢守发展、生态两条线,希望大家共同见证贵安新区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
校长张学立致辞
校党委副书记张鹏程主持会议
校长张学立在致辞中指出此次年会是以实际行动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的一个举措,促进了学界、业界的交流,作为省属重点建设高校、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高校和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校,我校始终坚持服务贵州尤其是民族地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秉承传统,彰显特色。我校新闻传媒教育始于1995年,是贵州高校中唯一以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为主体建制的二级学院,也是省内高校唯一与中省委宣传部开展合作共建的新闻传媒学院。本次年会汇聚了国内新闻传媒界和环保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民族地区环保传播、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舆论监督、民族地区环保导向及新闻报道等问题,此次会议将展示环境新闻传播界的研究成果、并为提升贵州省新闻传播问题研究的理论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提供智力支持。
签约仪式
揭牌仪式
校长张学立为专家学者颁发聘任证书
开幕式上,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常河山、贵安新区党工委政治部主任吴雁俊、我校传媒学院院长颜春龙就合作共建“贵州环境新闻研究中心”进行签约,《中国环境报》社长、总编辑杨明森,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谢念、我校校长张学立为“贵州环境新闻研究中心”揭牌。我校校长张学立向曹培鑫、郑红艺、黄慧诚、杨明森、汪永晨、白皓、万昆、刘树昆、常河山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接下来,年会将依次进行“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绿新闻人的经验分享之一”、“民族地区环保传播的问题”、《环保NGO与媒体互动》、“绿新闻人的经验分享之二”、“贵州省环保传播”6个专题的演讲。
据悉,“中国环境新闻记者年会”是国内第一个聚集了与环境生态相关领域专家及环境新闻业界和学界的专业论坛,旨在关注年度热点环境事件,聚焦区域环境问题与新闻传播,透视特定类型的环境问题与环保传播,分享媒体和环保非政府组织的成功经验,促进学界、业界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搭建学界与业界的沟通平台,共同推动中国环保传播力量的壮大以及环保传播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
合影留念
“贵州环境新闻研究中心”将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立足贵州,多学科、多维度开展西部民族地区环境新闻研究,积极搭建西部民族地区与国内外、环境新闻研究者与业界之间的交流平台,提升环境新闻研究水平、扩大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传播的对外影响力,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文字:乔志云 师倩 程闻捷 摄影:潘德玉 李云瑶 张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