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贡献贵州智慧
■坚持“边组建、边应急”和“边开发、边应用”,始终将加强信息化建设作为应急管理的大引擎来统筹谋划全局工作。
■“我们把自己比作‘服务员’‘守门员’和‘导航员’,力争务实高效、少走弯路、不走错路。”
■“信息化就是智能化,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将信息和数据平台化,最终实现工作的现代化。”
■到2020年,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到2022年,实现应急管理全面感知、动态监测、智能预警、扁平指挥、快速处置、精准监管及人性化服务。
立足全省安全生产历史欠账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发的实际,贵州省应急管理厅通过建立以贵州应急管理云、全省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控制系统、贵州省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三个系统为主的应急管理信息化应用平台,以科技手段强化监测预警,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以科技手段做好防范工作
去年组建以来,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坚持“边组建、边应急”和“边开发、边应用”,始终将加强信息化建设作为应急管理的大引擎来统筹谋划全局工作。
3月31日,在应急管理部大力支持下,由贵州省应急管理厅组织开发的防汛抗旱监测预警系统,在应急管理部云平台上线试运行。这意味着贵州省在信息化实践中率先迈出了坚实一步。
这套通过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监测预警系统,将全国划分为19个计算区域,共覆盖52万条小流域、5万条中小河流和670万个计算断面,在15分钟内就能实现全国小流域洪水预报预警发布,实现了一张图掌握全国汛情。
通过该系统,贵州省应急管理厅还对全省2019年水旱灾害风险作出研判分析:预计2019年全省降水总趋势是“平偏丰年”。“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和水文气象预测,2019年全省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多发,洪涝干旱并重。”该厅科技和信息化处负责人彭震告诉记者,该系统统计了1985年至2018年的34年间贵州省历史降水资料,预测今年总降水量为1250毫米至1350毫米,最大值在1600毫米至1700毫米之间,其中最大年降水量将出现在遵义、黔西南及铜仁等地。同时,该系统还对4月至9月全省水旱灾害风险进行了预测分析。
“这些数据资料,对我们提前加强防范、采取必要工作措施肯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该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彭震充满信心。
“通过探索,我们摸索出了一条清晰的技术路线,愿意为全国各级应急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此前,该厅副厅长杨朝晖就“云计算”和“神经网络”等核心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专题向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进行汇报,并获高度评价。
“厅党委将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进行重点安排,多次强调务必要严格按照应急管理部总体工作原则,切实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满足全省应急管理工作需求。”彭震说,“我们把自己比作‘服务员’‘守门员’和‘导航员’,力争务实高效、少走弯路、不走错路。”
实现全省“一盘棋”
“网络就好比信息化的血管,离开了网络支撑,信息化无从谈起。”彭震说。作为一个新组建的单位,网络从哪里来?这是首要考验。
3月21日,《贵州省“一云一网一平台”顶层规划设计》顺利通过专家论证,而贵州应急管理云正是全面基于贵州省“一云一网一平台”进行构建的,与“云上贵州”是一个完整体系,这在数据资源的获取上取得了一定优势。与此同时,该厅还依托电子政务外网与内网、消防指挥调度网、互联网及通用卫星等,初步建成了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打通了信息化血脉通道。
如果说网络是进行信息化的血管,那么数据就是流淌的血液。该厅围绕灾害事故应急管理事前、事发、事中及事后4个阶段,充分运用基础应用、风险管理、信息处理、辅助决策等18个原有功能应用系统,建起了基础信息、地理信息、事件信息等九大数据库,并部署到省级有关单位和市、县及乡镇基层组织,基本满足了全省应急管理正常工作需要。
目前,该厅已对水利、安监、森林防火、民政、消防等8个转隶单位系统完成了“物理接入”,满足了指挥中心日常工作和指挥调度工作需要。
除了积极推进纵向连接外,该厅还将横向连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部署,着力建立纵横相连的工作架构。
截至目前,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省委宣传部等近100个单位接入了贵州省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实现系统应用的横向覆盖。同时,全省9个市(州)、贵安新区和88个县及其部门、1379个乡(镇)均统一接入了贵州省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系统应用纵向贯通,初步形成了快速有效的应急指挥网络,省、市、县三级消防指挥网也已全面贯通,实现了全省“一盘棋”的信息化格局。
“信息化就是智能化,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将信息和数据平台化,最终实现工作的现代化。”该厅副厅长李荣指着电脑上贵州省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上的数据告诉记者,“比如要查看全省应急资源情况,随时就能看到。”但在该厅刚组建时,工作人员是用传真机和电话报信息,再录入电脑的,效率不但低,还有可能出错。“现在好了,我们可以随时在电脑上查阅和调用有关数据,比纸质的更易保存更方便。”李荣说。
同时,为了解决信息传递慢、传输困难等实际问题,该厅建设了一套云视频指挥调度系统,研发了手机APP。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都能通过云视频指挥调度系统或者手机APP,第一时间了解现场情况。
去年12月27日至2019年1月2日,贵州省遭受入冬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低温雪凝灾害性天气,这也是该厅组建以来遭遇的第一场硬仗。在这场抗凝冻、保安全、保畅通、保民生的战斗中,该厅通过云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及时协调各地,确保了指挥调度及时进行。
截至目前,相关平台和系统目前已采集了各类隐患信息近2000条。该厅通过建立视频会商指挥调度工作机制,实现了对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重要路段的实时监测监控。
救援力量“一张图”管理
“信息化最终要体现在实际工作中,科学地指导开展各项工作。”该厅厅长冯仕文强调,信息化不是面子工程,而要实实在在地引领各项工作实现现代化。
今年2月,贵州省就做好应急救援力量数据信息录入和“应急一张图”编制工作发出通知,明确指出将依托贵州省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推动实现分类别、分区域、分灾种应急救援力量“一张图”管理。
为此,该厅排出了时间表:4月底前完成应急救援队伍及装备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急专家资源、医疗救护资源、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数据和应急机构信息数据采集录入。5月进入常态化工作阶段,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当前汛期已至,相关信息化平台和系统为防汛工作提供了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服务。贵州省打破传统预报理念,从全球的角度进行洪水预报,研发的大数据洪水预报模型和降水模型,实现了空天地一体化,从历史到未来全时序的多元数据“一张图”管理。
不过,信息化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尽管在先行先试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贵州省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等方面还有差距,专业人才紧缺及资金缺乏等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推进。
贵州省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到2022年,实现应急管理全面感知、动态监测、智能预警、扁平指挥、快速处置、精准监管及人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