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县“四保障措施”建成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 工程概况] 务川县2014年、2015两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工程实行规模连片治理,并结合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务川县栗园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共批复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0公顷,总投资2500万元。
[ 工程管理] 按“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在广泛征求群众的意愿下,实行村民自主建设与监督,严格按照“四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开展工作,理事会主要按照“四保障”措施促进工程建设: 一是技术保障 ,县水务局组织多名技术人员参与编制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并经内审通过后方能报省厅审查。建设期间派驻2名业务骨干常驻理事会,现场指导施工。 二是资金保障 ,理事会实行按月拨付进度款保障工程建设资金,每月25日前施工单位按照已完合格工程量的80%拨付进度款。 三是群工协调保障 ,乡镇和村委会按片区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调解群工纠纷和占地纠纷,并协调施工单位和群工的矛盾。 四是施工组织保障 ,理事会根据县水务局“月初有安排,月中有调度,月末有考核”的工作机制强化组织保障,按照施工组织计划分标段量化工程推进计划和组织保障施工人员,实行“一周一会”,“一周一评比”开展工作,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下步工作提供相关的经验和措施办法,确保每月完成300万元以上投资的任务。
[ 工程成效] 项目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变成配套有截水沟、蓄水池、机耕道、作业便道等较为完善的高标准农田480公顷,达到了水土流失治理效果, 一是 蓄水保土能力增强,每年发挥蓄水13.2万立方米、保土27.4万吨的效益; 二是 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480公顷水土流失得到了基本控制,侵蚀模数降低2000,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三是 减少了蛤蟆井水库泥沙淤积2万吨/年,控制库区水土流失面积85公顷,有效提升了蛤蟆井水库作为集镇饮水水源的水质; 四是 社会效益得到提高,坡耕地变为梯坪地,增加耕地面积180亩,配套措施完善,方便群众生产,促进机械化作业,原人工耕种变为机械耕种,原人工运输材料变为机械运输等,减少劳动力投入约4000个工日,有效保住土壤水、肥、气、热,惠及民生,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
[ 工程展望]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实施,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夯实基础,着力构建多功能生态防护体系,切实做到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史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