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人大代表建议:制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法规

05.02.2015  16:47

本报讯 昨日,来自乌当代表团的黄亚屏、周岩等十余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拟定了《关于高度重视我市农村面源污染,开展制定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法规的立法调研议案》,建议开展立法调研,把制定我市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法规列为重要议程。

议案指出,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而沉积在土壤中的污染物污染将持续。为整体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在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农村面源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议案建议,要把制定我市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法规列为重要的议程,认真开展立法调研,作为《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的重要配套法规,以法定方式规范和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本报记者 张勇 彭婷)

■场外连线

家门口的湿地功能大

靓了村寨,美了生活

昨日,记者在乌当区偏颇乡下院村看到,一条条干净的道路,一片片绿色的湿地,村寨透着美丽。

从2010年开始,偏颇乡就在全乡12个自然村寨开展农村污水系统工程建设,目前已有8个村寨完成。

修建人工湿地带来的新生活,下院村村民有切身感受:整洁的道路两旁繁花似景,花草树木交相辉映,村居环境建设面貌一新……“这样的工程,不只改善了环境,实际上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一位村民说。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起来了,但在后期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农村基础建设资金投入较少,在前期人工湿地建设完成之后,维护就成了一大难题。

据了解,从全市来看,像乌当区偏颇乡这样的环保村寨并不多,仍旧存在大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空白、欠缺和不完善的现象。

本报记者 刘祎 罗海兰 刘磊 李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