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进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

25.06.2014  15:44

  独山中药材产业园外景 

  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进一步加大投入,全省各地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成效显著。

贵阳市

  “十二五”期间,贵阳市充分发挥资源、区位、科技等方面优势和较好的产业基础,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扶贫开发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具体措施包括:建设规范化种植基地、打造高标准种繁基地、扶持企业打造GAP基地、建设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厂、培训中药材科技骨干及农户等。

  在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和做大中医药产业中,贵阳市注重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创新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与产地初加工厂建设,为实现中医药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遵义市

  遵义市中药材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是贵州名贵中药材出产地之一。

  2013年,遵义市共获得财政扶贫资金2200万元,在6个县市59个乡镇153个村发展石斛、金银花、玄参、天麻、何首乌等中药材,种植面积2.97万亩;项目扶持农户25504人,其中贫困人口15534人。

  遵义市积极采取措施,强化种苗基地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大力支持开展中药材品种申报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发展。

六盘水市

  “十二五”以来,六盘水市中药材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被列入六盘水市发展特色农业产业“3155”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

  通过采取政策引导,规划引领,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等措施,2013年,六盘水中药材种植总面积15.52万亩,比2012年度增长16.6%。

  六盘水市还通过引进企业合资或独资进行中药材种植,形成了六枝道地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万亩坚龙胆仿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六枝宜枝魔芋有限公司2万亩的魔芋种植示范基地、盘县天刺梨公司引导农户种植4万亩刺梨种植基地、六枝大禹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0.5万亩黄精种植示范基地等。

安顺市

  安顺市以建成贵州中药苗药重点市及国家重要的苗药技术创新基地和生产开发基地为目标,努力构建现代化中药产业体系,中药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安顺市拥有中药材种类1874种,在全国统一普查的456种重点药材中,该市有406种,包括杜仲、天麻、桔梗、黄柏、石斛、苗药观音草、虎耳草等20余种地道药材。特色药材有山药、杜仲、厚朴、黄柏、生姜、花椒、绞股蓝等。安顺苗药在全国享有特殊地位。

  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以及强化技术培训,安顺市药材种植面积迎来发展最快时期,现代中药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科技支撑体系也在不断强化。

毕节市

  毕节市中药材种植生产发展迅速,伴随着中药材种植规模的扩大,全市中药材加工生产也取得进展,中药工业正稳步推进。

  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引领,是毕节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之一。截至2013年底,全市直接或间接从事中药材生产、加工的企业、专业合作社20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对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省级龙头企业、创新性型企业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选择地方道地特色中药材天麻资源,从天麻的品种培育、仿野生栽培研究、大面积示范推广,到天麻系列产品开发,走“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路子,发展天麻种植农户1600多户,推广天麻仿野生种植1万多亩,总产值5000多万元,户均增加纯收入10500元;研制的产品有天麻胶囊、天麻酒、天麻颗粒、食得乐颗粒等。

铜仁市

  铜仁市中药材野生品种资源丰富,中药材栽培历史悠久,历来有“净土无闲草、梵天多灵药”之说。

  近年,铜仁市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把中药材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富民支柱产业来培育和打造,推进了中药材“育、种、产、加、销”完整产业链的逐步形成。截至目前,铜仁市建成中药材“万元山”3.16万亩、“万元田”2.36万亩,规范化良种繁育基地13个0.59万亩,集中连片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10万亩。规模中药制药企业15家,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52个。中药材饮片加工厂3家,GMP认证制药生产企业3家,建设武陵山中药材产地物流园1个。覆盖全市10个区县89个乡镇260个行政村,覆盖农户16万户67万人,实现药农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黔东南州

  “十二五”以来,黔东南州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富民支柱产业来培育打造,加快培育集药材种植、药物研发、中间提取、市场营销和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全州中药材产业迅速发展。

  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黔东南州中药材种植面积为17万亩,2012年为32.46万亩,2013年达到46.38万亩,基本形成了以施秉、黄平为中心的太子参产业带;以剑河、锦屏、黎平为中心的钩藤产业带;以黎平为中心的香药、白芨、茯苓产业带;以雷山为中心的乌杆天麻、淫羊藿产业带等。组织发展形式多元化。生产组织形式从单一的大户丰富为“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目前全州有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131家,在全省“5个100工程”中,有中药材示范园区3个,分别为施秉县牛大场中药材现代高效示范园区、剑河县现代高效农业钩藤产业示范园区、黎平“天香谷”芳香特色农业旅游园区。

 

黔南州

  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黔南州生长的药材药效高,药用价值大。全州中药材种植主要集中在罗甸、独山、荔波、平塘、都匀、龙里等少数民族聚居和经济贫困的地区。2013年,全州有人工种植中药材品种44个,纳入统计范围的种植总面积43.24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药材品种有刺梨、太子参、砂仁、花椒、山银花、艾纳香、生姜、续断、何首乌、板蓝根、桔梗等11个。罗甸县的艾纳香、砂仁,独山的板蓝根加工产业,荔波独特的野生石斛人工驯化种植等一些地道中药材品种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全州现有中药材连片种植基地329个、面积16.59万亩,每亩平均产值按4000元计算,相对集中连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总产值达6.64亿元以上。种植品种规模相对集中,基本形成中药材产业规模发展生产雏形。目前,全州有罗甸县艾纳香、龙里县刺梨两个品种获得了国家地理标识认证,都匀王司的何首乌种植,正在按照中药材GAP认证的标准要求进行规范化种植,下步争取通过国家GAP验收认证。

黔西南州

  黔西南州中药材资源丰富,全州地道中药材近2000种,是我省中药材主要产区。

  近年,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全州重大优势特色产业,整合各类资金14375.5万元,加快中药材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黔西南州是我省石漠化核心区域,在石山区连片种植山银花、花椒等主要品种,一方面形成了石漠化地区天然的绿色屏障,减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由于金银花、花椒等枝叶覆盖下的地面有充足水分和土壤等良好的生态条件,耐荫植被如苔藓类、蕨类植物等生长茂盛,不仅促进了植物、微生物、小动物生物链的形成,地域性生态得到保护和改善,同时又进一步发挥了固石、固土、涵养水分等生态保护作用。

威宁自治县

  威宁自治县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中药材而闻名,被视为“天然药库”。党参、天麻、半夏等药材在上世纪就被批准为免检出口产品。

  近年,威宁自治县把发展中药材产业摆到突出位置,列为全县重点支持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药农”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2013年,该县投入中药材产业资金1835万元,扶贫项目50个,种植中药材16109亩,受益农户10468户,其中贫困户6120户。项目已经全部实施完成,项目区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目前,威宁自治县已发展专门从事中药材种植的专业合作社38余家,涉及农民10万户,贵州片仔癀大明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四川金土地中药材种植集团威宁科技有限公司也在积极的筹建中,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兴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