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止泻药当糖 孩子猛吃陷昏迷 家长放药需谨慎
地芬诺酯是一种止泻药,但是却被2岁零3个月大的小明(化名)当成糖,误服40多片,陷入深昏迷。医生说,小明因为药物过量造成呼吸抑制,大脑缺氧,将来不排除脑部方面的后遗症。
◎家属:孩子误吃止泻药,以为喝茶可以解
小明是修文县六广镇人,11月15日晚上11点半送入贵阳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抢救,家属介绍,距他服药已有5个小时。
“我们发现的时候孩子手里拿着药瓶,估计吃了40多片。”家属说,原本以为喝点茶可以“解解”,但没想到小明逐渐出现心跳加速、口干等症状,送入当地医院后,建议立刻转院,于是才连夜转院。
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徐艳霞说,地芬诺酯是一种止泻药,一般在肠功能不好的时候才服用,6岁以下的儿童一次只能服用1/4片或1/2片。如果大剂量的服用,会有镇静作用,产生快感。
小明刚入院时因为呼吸抑制已经深昏迷,对外界没有任何反应,医生立刻采取抢救措施。截至目前,已经实施了两次血液灌流,并且上了呼吸机,小明开始逐渐有反应。
“现在医院还在全力救治中,但因为患儿之前呼吸抑制造成大脑缺氧,不排除将来可能有神经系统方面的后遗症,运动、脑部方面有异。”
◎医生:因为误服药物进重监,一年有50多例
徐艳霞说,地芬诺酯又名苯乙哌啶,氰苯哌酯,止泻宁。“因为味道甜甜的,容易被儿童当成糖片。”这也是该院每年要接收10多例误服地芬诺酯患儿的原因。
其实,不止地芬诺酯,贵阳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一年收到各种误服药物的患儿至少是50多例,这些孩子集中在2-3岁,正是好奇心强的时候,他们刚刚学会探索世界,嘴又馋,看见啥都喜欢往嘴里塞。
有一次徐艳霞的科室同时接了2个孩子,大的那个在树下捡到一根棒棒糖,自己吃过后还给弟弟吃,结果2个一起出事。为啥?因为棒棒糖粘得有老鼠药,造成两个孩子都鼠药中毒。
此外,误服降压药、精神病药、避孕药、安眠药等等都有,医生发现,大部分都是因为家长不细心,没有注意保管好药盒所致,“有一回一个小女孩误服避孕药,就是她妈妈购药后随手揣进小包中,妈妈将这事忘在脑后,姑娘摸着药盒还以为是糖,抓起就吃。”
徐主任还提醒,家长不要拿矿泉水瓶或者果汁瓶装危险物品,孩子们会误认为是水或饮料。之前她们接诊过两个孩子,一个因为误服煤油,一个误服机油,造成食道烧伤,皮肤烧伤非常可怜。
◎儿童解毒功能差 家长放药需谨慎
据称,儿童因为解毒功能较弱,承受能力低,所以误服药物后症状会比同等量的成人更重。而且,有些病症是不可修复,会造成儿童脑损伤,比如脑瘫,抑或心、肝、肾受损。
因此,专家再三呼吁家长,一定要将药物、危险物品放好、藏好,不要发生不可逆的悲剧。
作者: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