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象传播重在人才交流 对外话语体系须从日常改革

12.06.2015  13:58

国家形象传播与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分会场。记者 李裕锟 摄

华龙网6月12日12时讯(记者 张译文 实习记者 黄宇 王奕懿)今(12)日上午,第四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国家形象传播与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分论坛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就如何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好国家形象、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新模式展开讨论,发表看法。

钟新:国家形象基于互利互惠 人才交流很重要

本次国家形象传播与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分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承办。分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院长助理钟新以巴基斯坦青年记者访学项目和非洲记者中国国情与媒体培训项目为例,发表了题为《强化“利他国家国家形象”:基于利益相关性的关系构建》的演讲。

2014年来华国别排序中巴基斯坦已经占了第8位,我们中国也派出青年学生访问巴基斯坦。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思考怎样增强人文交流项目的实效性和实用性。”钟新表示,中国倡导和推动的全球性人文交流,如果真正取得实效,将会为中外人民增进了解做出实质性的贡献。这其中,人文交流项目设计的核心理念以及如何践行是应当思考的。

她认为,请进来的人文交流创造了中国与外国关键人物互动的机会,但互动的深度、广度有赖于项目设计实施者的理念与实践能力;利他与互利行动有助于“利他国家形象”提升。

中国国际传播学者们应当更多关注、跟踪研究正在进行的众多人文交流项目;促进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互动。”钟新说,只有推进更多人文项目走进学校,才能更好地促进外国青年精英与中国青年相互了解与理解。

范红:话语体系从日常生活处变革 重内容也重形式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范红认为,中国很重要的国际形象塑造,在于话语体系的变革。“我们每个人说的话政治上正规一点,但是话语套路和日常讲话不应宏大和空洞,应该是一个普通体系,要非常市民化。

如何将大的宏观理论用接地气的方式传递出去?范红表示,从媒体的话语体系来讲,既包括主流媒体话语体系和网络媒体,也包括社会化媒体的话语体系。“国家形象的建构,现在非常重视主流媒体,反而在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和大众老百姓的口碑性的新媒体,我们没有去关注,这是一个缺陷。

国家的话语体系的建构,要讲大家都听得懂的话,讲大家分享的价值,不要让霸权的思想占据别人思想。同时要超越文字本身,上升到空间、感官、文化的消费,我们去讲一件事和一个人的故事,而不是讲理论体系。

范红认为,中国跟国际社会在某些方面沟通不畅,有一定的原因在于传播方式方法特别传统,没有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给人的感觉太复杂。“话语体系要从日常着手,有一个核心传递给世界,内容重要,形式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