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 我们在行动
贵大新闻网讯 ( 记者团 张思诗 杜玲玲 马四伟 报道 )有人说:“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校生、毕业生,有那么一些志愿者奔走在公益与社会服务的道路上,做着平凡的事,他们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在土地上留下一个坚实的脚印,胜过在空中传播千万句虚言。”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志愿者们的公益路吧。
毕业生 用心服务社会
泰国支教 温暖的旅行
每一种人生,每一段生活背后都会或多或少隐藏着一些甜蜜而难忘的过往。刚毕业的小文以前是管理学院的学生,她选择了去泰国当一年的汉语志愿者。经过报名、面试、培训、复试等过程,小文终于踏上了去泰国支教的旅程。谈到去国外支教的原因,小文说道:“对于像支教这种服务社会的活动,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与理解。你选择支教,就会失去一些工作、学习的机会,但那不一样的体验会让你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
在到达泰国前,志愿者们都不知道自己会被分配到什么地方,但本着志愿的心,小文他们早已做好准备。提到泰国,所有人对泰国的印象可能就是旅游国家,但是旅游与志愿者生活完全是两码事,或者说完全是天壤之别。泰国有过不完的夏天,学校老师跟小文说,泰国有两个季节,hot,hottest,除了热还是热。让小文最郁闷的是,她被到了偏远地区的小学里,交通、生活等都不方便。雨季,百分之九十的房子都会漏雨。
“条件不好跟志愿者心理压力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工作得不到认可,学生不听话,过年的时候回不了家,一个人孤独寂寞没朋友……”这些让小文非常感慨。不过,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小文接着说:“这些苦熬过去了后,真的就没什么了。学生会喜欢你,你会认识新的朋友,志愿者们还盼着放假的时候大家一起结伴去普吉、清迈、苏梅岛等玩不够的地方,这些是志愿者才能经历到的生活。”
小文在泰国主要教小学生,给小孩子们教汉语时,她喜欢用图画的方式向孩子们传授知识。“泰国的小孩很可爱,在儿童节的时候,孩子们穿着泰国的传统服装,鲜艳的衣服衬托出他们的天真可爱。我在教他们画画时,他们很开心地把学到的中国字写在纸上,这让我很感动!”
最后小文对这段难忘的志愿者生活总结说:“我学会了忍受孤独,学会了与陌生人友好相处。这一次支教对我来说是一段温暖的旅程,孩子们天真的笑容让我难忘。”
西藏服务 怒放的生命
小超是我校林学院2012级的毕业生,毕业时他选择到西藏昌都军区林业局工作,签了5年合同。初见从西藏回来的小超,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那带着高原上浓重的阳光记号的肌肤,以及略带高原汉子的粗犷。谈到该次体验,小超意味深长地说:“我绝对可以说,这是我人生独一无二的记忆。
初到昌都的第一年,小超有一些不适应:倒胃的高原反映,完全不懂的藏语,昂贵的物价,人烟稀少的城市,单调乏味的工作,连过年回家都很少有机会的思念……与小超同行的五个毕业生到最后只剩下两个了,这让小超感到了一些压力。不过,小超及时调整心态,他回忆说:“当我在选择放弃与继续留下来时,我最终选择了后者,从那时开始,我决定要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好好的享受在这里的工作和生活。”从工作的第二年开始,他用心去做好这些看似枯燥的工作。因为吃苦耐劳,局领导把越来越多的工作交给小超,熬夜也成了小超的家常便饭,他说:“有一次加班的时候,领导悄悄来到办公室也没发现,领导肯定了我的工作,拍拍我的肩,真的很受鼓舞。”
以前在大学就爱好演讲的小超,在昌都县林业局举办演讲活动时欣然争取了这个机会。小超微笑地说:“当时,抱着充实自己生活的态度参加,而在演讲的时候,说到自己的理想抱负,真的情不自禁,因为演讲不是空洞的文字,而是真实的自己。演讲结束时全场的观众们都为我鼓掌。”从那一次演讲比赛后,他成了一个小名人,大家对那个在演讲中的有志青年都记忆深刻。
小超最后总结说:“西藏是一块宝地,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昌都服务的这段时间,是对我精神和身体上的一种历练,那是我生活中一段怒放的生命。”
在校生 公益路漫漫
点亮公益活动这盏灯
材料与冶金学院10级学生王思达,从进入大学开始便投身于爱心公益和服务社会当中。大学四年来,他先后在青禾、青协等公益社团任职,并多次组织支教、募捐、环保等一系列公益活动。
2011年和2012年,他先后三次牵头组织支教队伍来到贵州贫困山区,进行一系列的爱心支教活动,为贫困山区儿童献爱心。除支教外,王思达还热衷于环保事业。2011年6月,他参加了由贵阳市两湖一库基金会及自然之道基金会举办的“WET”培训,并获贵州省高校环保联合会荣誉证书。2012年12月17日,湖北恩施7岁女孩秦雨不幸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在恩施州中心医院接受化疗,但她的家庭却无力承担巨额医疗费。王思达从朋友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决定以个人实名制的方式为小女孩募捐。2013年3月,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他利用网络上的各种人脉和资源,得到50多个高校(单位)共200多人的支持,最终募到善款8787元。
对于自己的公益之路,他认为走得并不轻松:“坦白说,现在觉得它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外界对我有过怀疑和误解,但这不会影响到我对公益的热情和决心。”一直以来,王思达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还不够好,不够多,但他比较令自己满意的是用行动影响了他人,给公益事业带来了一股正能量。他说:“不管我在哪,我都会尽最大的努力一直把公益事业做下去。”
浇灌孤儿院美丽的百合花
小梅是人文学院大二的一名学生,从大一开始,她就作为志愿者每两周到贵阳的一个孤儿院陪陪孩子们。孤儿群体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群体,他们像朵朵寂寞的百合花一样开在无人欣赏的岩石旁,而总有那些阳光与雨露般的志愿者们来到他们身边。
“选择参与孤儿院的活动,是因为自己是家里的独生女,很想去帮助那些是孤儿的弟弟妹妹。来到孤儿院,看到了孩子们除了心理上的受伤,身体上也是那么痛苦。他们有的患过脑瘫,有的是唇裂,有的是肢体残疾……这些孩子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不曾感受过什么是母爱,什么是父爱,但他们也是孩子,也应该拥有快乐的童年,他们无法用语言去表达,和他们相处真的很触动人的心。”小梅这样说道。
“宽敞的小屋,放着儿童歌曲,可爱的孩子们看着电视唱歌的孩子,呀呀地学唱着,每次去孤儿院看他们,他们都特别的高兴。”小梅回忆到她第一次去孤儿院的情景,当时来到孤儿院,房间里的各个角落都是玩耍着的孩子,但很多孩子都是残疾儿童,他们只能在自己的角落呆着,不能随意地玩耍。当小梅走到孩子群中,小孩却灿烂地微笑着,向她靠近,年级太小还不能说话的小孩直接做着想要被拥抱的姿势,希望被小梅抱抱。“起初,我以为他们是因为残疾的原因,不喜欢和别人接触,但我第一次去,他们却开心主动的接纳我,我真的很触动。”那儿的老师告诉小梅,因为经常有大学生志愿者去看望他们,他们逐渐放开自己,也去接纳别人。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脊梁,是肩负艰巨使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关爱孤儿,温暖孤儿,让他们体味温情,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成为真正对社会有作用的新时代高素质大学生。”小梅总结自己的志愿者活动时说道,她会一直坚持去看望孩子们,和孩子们共成长!
专家建言
志愿者从身边事做起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志愿服务的范围主要包括: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赛会、应急救助、海外服务等。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青年志愿者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不可低估。如何更好地引导大学生从事志愿活动,形成常规形态,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摸索出一系列常规化兼专业化的模式。
我校人文学院新闻系聂萌老师表示:志愿者服务社会最重要的是培养服务之心,谦卑、怜悯、仁爱。其次,要积累社会经验,多多锻炼与实践。每行每业都是服务社会,关键看学生的意识,不一定公务人员才是服务社会。我们志愿者服务社会应该从身边事做起,无论在哪,志愿者们都应该把志愿活动延续下去。
据了解,我校公益社团有:金州励志社、“银鸽”志愿者服务团、“探索·风尚”少数名族文化协会、“心火燎海”志愿者组织、文化产业协会、拓荒者志愿服务队、防艾志愿者协会、精神文明建设学生创建中心、青禾公共关系协会、兼职文化交流协会、守望者花溪分会、贵州大学红十字会、指南针协会。
对于毕业生来说,志愿活动要从身边事做起。我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忠於表示,由于国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层的支持,以及目前就业社会的就业形式来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该性质的岗位。目前,从我校的就业情况来看,受大学生追捧的工作排序从高到低为: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企业、创业。选工作就是一件双向的事,毕业生就业难,就在于大学生眼高手低。毕业生应该倾向性地选择基础服务性工作,目前该类性质的工作有“三支一扶”、农村选调、西部计划、征兵以及基层选调等形式,国家也重点培养社会服务性人才,也给予政策支持。从个人层面来看,国家培养高校综合性人才,也是希望他们服务社会,对社会做出贡献,大学生们应该志愿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
【责任编辑:余思枚 实习编辑:王名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