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一定三抓三建”强化顶层设计激发党员活力

22.10.2014  19:00

    新华网贵州频道10月22日电 为切实抓好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贵州绥阳通过实施“一定三抓三建”,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激发基层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一定,定党员学习日。把每月的15日或月末作为基层党员相对固定的集中学习日,各支部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以支部会议、党员会议等为契机,选择其中一天作为党员固定集中学习日,明确每个集中学习日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学习重点主要是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阵、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等。同时充分利用远教资源平台,加强种养殖等农业实用技术方面的个性化学习,以不断的学习提升素质激发活力。截至目前,绥阳县基层党员已开展集中学习1400余场次,个性化学习2700余场次,涉及党员7万余人次。

    三抓,一是抓党员活动。以抓经常性的党员活动激发党员参与热情,增强党员活力。农村党员以“群众创业党员帮”活动为主体,每月开展一次经验交流,取长补短,相互提高;社区党员则以社区文化活动、社区老人门球、周末广场文艺等为主要形式文艺活动,以多姿多彩的活动丰富党员生活激发党员队伍活力。二是抓民主评议。建立《基层党员民主评议制度》,把基层干部年度考核、党员晋星争先锋、党组织晋级创先进、“一事一议”基层项目的实施等全部纳入基层党员民主评议范畴,畅通基层党员的“话语权”,以实实在在的活动深化基层民主激发参与热情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截至目前,117个村(居、社区)已围绕“双晋”和“一事一议”开展民主评议300余场次。三是抓党群结对。按照住居情况,分区域划定创业带富党员结对帮带区,采取“一帮多”结对帮带模式,明确职责,分片重点帮带群众,从政策上、法律上、农业实用技术等各个方面帮带群众创业,实现共同提高,以明确职责激发党员活力。截至目前,全县117个村(居、社区)已确定创业带富党员帮带区276余个,结对帮带创业群众2000余户。

    三建,一是建立党内活动制度。制作《村(居、社区)党组织工作手册》,下发到各村(居、社区),对“三会一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基层定期开展相关活动,分析形势任务,安排部署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协调辖区内各种力量和各方面关系的作用,实现党员权利与义务对等,调动积极性增强活力。二是建立流动党员双向联系制度。分支部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账,会同流进流出地党组织,定期不定期了解流进流出党员动态情况,积极为流动党员“寻家”,让他们按时参加支部活动。对流进党员,在纳入流进党员属地党支部管理的同时,每半年向流进党员流出地党组织寄发一次现实表现材料,实施双向联系和管理。对流出党员,则与双方工会、劳动部门配合,在积极为他们“寻家”的同时,切实加强在外出务工党员中建立党小组、工会等组织,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建立党内关怀制度。以党内关怀增强基层党员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建立农民党员生日慰问机制。慰问经费纳入县、乡两级财政预算,由县、乡两级分别按照20元/人和10元/人,合计30元/人的标准预算,围绕党员生日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基层党组织按照党员生日建立一本登记册;每年赠送一份生日礼物;寄送一封慰问信或一张贺卡;进行一次谈话。三是建立定期不定期走访慰问党员机制。绥阳县要求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乡镇党员每年走访率不低于20%,乡镇党委班子成员联系点党员每年走访率不低于80%,村(居、社区)党组织书记辖区内党员每年走访全覆盖,围绕重大节日、党员生病、受灾等方面进行走访慰问。建立农民党员死亡吊唁机制。凡是农民党员死亡时,由乡、村两级党组织进行吊唁并慰问死亡党员家属,吊唁经费由县财政按照100元/人的标准划拨支付,吊唁经费主要用于购买花圈等。截至目前,绥阳县共走访慰问党员2万余人次,发放慰问金、礼品折合现金近60万元,共走访党员2万余人次,慰问党员1600余户,发放慰问金、物资折合现金近200万元,共开展死亡党员吊唁近200场次,花费近2万元。(李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