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援塞移动实验室创多个“历史第一”
原标题:我援塞移动实验室创多个“历史第一”
11月7日,在布鲁塞尔一处“无国界医生”组织的培训基地,志愿者学习如何处置感染埃博拉的病人。新华社记者 叶平凡摄
新华社弗里敦11月8日电 中国疾控中心驻塞拉利昂移动实验室8日表示,截至本月7日,该实验室已完成埃博拉样本检测1435例,占塞拉利昂9月28日以来总样本量的四分之一,其中阳性样本量759例,占同期该国检出阳性样本的30%左右。
移动实验室检测队说,自9月28日正式加入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检测第一线以来,中国专家已创造了数个“历史第一”:
9月28日,实验室正式接收塞拉利昂卫生部送来的首批24例样本,第一次批量检样就超过出国前拟定的每天20例的目标。
10月23日,中国、南非、美国、加拿大四国援塞实验室的埃博拉样本总检测量180例,中国实验室以69例样本检测量居四国之首,在埃博拉病毒检测能力上实现历史性突破。
10月31日,中国实验室检测样本106例,其中阳性61例,单日检测量突破百例,检测总量破千例。
检测队表示,检测总量破千例、日检测量过百例,是衡量实验室能力高低和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多个“历史第一”标志着中国实验室能力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中国实验室已成为塞拉利昂埃博拉防控体系中的重要支撑,也标志着中国卫生防疫队伍初步经受了考验,为中国参与国际疫情防控积累了经验。
据新华社日内瓦11月7日电(记者 张淼 王昭)世界卫生组织7日发布了埃博拉安全丧葬最新规范,强调家庭成员参与和尊重宗教习俗是安全丧葬的重要部分。
世卫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说,直接接触或清洗仍含大量埃博拉病毒的死者尸体时,可能导致病毒感染。此外,当家庭成员分发死者个人物品时,也有可能被感染。至少20%的新增埃博拉感染发生在丧葬活动中。
经世卫组织跨学科团队、国际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联合会与多个宗教团体的共同努力,新发布的丧葬规范包括埃博拉死者丧葬团队安全工作的注意事项,比如,首次与死者家属接触时要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咨询他们丧葬过程中是否有特殊需求等。
世卫组织称,这一规范在受疫情严重影响的西非三国推广后,还将吸收各方的反馈意见予以更新和改进。
此外,世卫组织当日在另一份声明中说,交通、贸易与旅游领域的主要国际组织及附属机构与世卫组织一起,坚决反对针对疫区实施贸易与旅行禁令,并反对全体隔离疫区返回人员。
按世卫组织的建议,目前疫区内所有通过国际机场、港口及主要陆路边境通道出境的人员需接受出境检测;未受埃博拉疫情影响的国家应加强入境检测;从西非三国返回的人员应在21天内确保自己靠近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设施,留意突然发烧、呕吐、腹泻等症状,如果体温超过38摄氏度,应立即报告并提及西非旅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