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蔚: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境外合作区的发展之路
方蔚与境外合作区代表合影 摄影:韦学敏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付希娟):“2014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推介会”近日在厦门投洽会期间举行。商务部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司副司长方蔚出席推介会。我国企业在境外建设的9家园区代表出席本次推介会。会后,作为商务部主管境外合作区的负责人,方蔚接受国际在线记者专访,介绍了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分析了面对的困难以及未来的应对。
“一路一带”沿线的境外合作区
此前一天,厦门投洽会最核心的活动现场——2014国际投资论坛刚刚以“开放、创新、共赢——全球经济园区发展之路”为主题,为有三十年发展历程的国内开发区做了一番巡礼。与三十载的沧桑巨变相比,仅仅八年发展历程的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也在前行中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19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所有开发企业共投资10亿美元,创造产值超过150亿美元。而且, 境外合作区建设的示范效应还远远不止于此。根据商务部的初步了解,现在全球有将近100个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的园区。”
仅有数据还不够,作为商务部主管对外投资的负责人,方蔚对获得商务部核准的19家境外合作区的情况可谓是如数家珍,也曾多次探访过这些散落在全球各个角落的境外合作区,当记者问起这些合作区的现状时,帅气、儒雅的他难掩激情,向记者勾勒起境外合作区的全景图。
“从我们周边,如果在地图上看更为清楚:从新疆出去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这一路都有我们的园区在建;再往前走,白俄罗斯、俄罗斯,还有中东欧,再到埃及,你会发现路上古丝绸之路沿线,都有我国企业建设的合作区。再说海上丝绸之路,我们沿着东南沿海的周边国家,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每个国家都有中国企业建设的境外合作区。”
勾勒着沿“一带一路”分布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全景图,方蔚兴之所至,提到了前一天召开的2014国际投资论坛上,老挝副总理宋沙瓦演讲中的内容,“宋沙瓦副总理专门讲到,老挝现在学习中国园区建设经验,在建设十个经济特区,其中五个到六个都是中国企业在建。还有有非洲,在中非论坛项下也有5、6个合作区在建设,现在国家正在布局拉美地区,在那里建设经济合作区,应该说,对外经济合作区的发展方兴未艾!”
方蔚参加“2014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推介会” 摄影:韦学敏
方兴未艾之下的发展困境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是记者在采访境外合作区建设者们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作为主管境外合作区的负责人,方蔚对我国境外合作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也有着清晰的认识。
“我们建设境外合作区,是以国内开发区以基本模板和经验的,想把它copy到国外,但是殊不知,这里有很多不同,因为国外的情况太复杂,差异性太大。”那么,国内开发区和境外合作区究竟有何不同,方蔚一一向记者道来。
首先,国内开发区是由政府主导,而境外合作区则完全由企业主导。“咱们的企业去国外投资,很多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我们在国外没法实施,这是第一个不同。”
第二,国内开发区是搞土地一级开发。政府规划一块地进行开发,然后再交给企业。“但是我们到国外去,土地开发不可能由我们来做,我们是买地或者租地,这一进一出,成本就高了。”
第三,政府主导有行政管辖权和行政审批权,到了国外这些都没有了。“虽然我们建园企业行使一部分开发区管委会的职能,但是更多是搞经济层面的事情,没办法在国外履行政府的行政职能。”
第四,国内开发区有税收来源,而境外合作区税收全部需交给所在国。
由此带来的,到境外搞园区,首先是开发成本比国内高。虽然有些政府也会提供很优厚的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但相比国内,开发主体不同,对开发的来源和资源的掌控不一样。第二投资风险比国内高。
曲折中的前进方向
采访中,针对境外合作区前行中遇到的难题,方蔚副司长也坦诚地提出了自己看法。他认为,要解决境外合作区面临的发展难点,首先要尽快在境外合作区形成产业集群式的发展导向。
“尽快形成产业集群还有产业配套。这样,可以降低投资成本,还可以为中国政府提供领事保护和投资保护提供便利。
同时,方蔚指出,要完成这种集群式发展的目标,中国政府要做的事情很多。首先是国别和产业指导,“哪些国家和地区适合我们去,这个必须前期向投资企业做一些沟通。建设过程中我们也给予指导,如何不要吃夹生饭?如何不要过多的交学费,适应所在国的法律和文化,尽快的融入当地?”
其次,政府要为企业在外经营提供良好的环境,包括对外投资的资金,人员的支持,以及货物通关的便利化等,同时积极提供政府保障机制。方蔚介绍,政府会与所在国政府签署关于合作区的协定,明确合作区的法律地位和投资权益,还有双方的优惠政策,使在企业在所在国的投资得到确保。“刚才推介会上几家园区企业,比如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境外合作区都签署了两国政府间协定。我们也在考虑今后要给他们提供风险补偿,支持他们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