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吴通贤:“蝴蝶妈妈”的传承人

14.10.2015  19:20

    新华网贵州频道10月14日电 这是一个位于湘黔铁路边上的乡镇:火车的轰鸣没有影响她的宁静;这是一个坐落在半山之腰的苗寨:茂密的古树却没有掩蔽她的灵气;这是一间典型的苗族吊脚楼,古香古色的木质房屋里,住着一位“可以唱三天三夜不重复”的人。他,就是贵州省施秉县杨柳塘镇屯上(地名)苗寨的歌师——吴通贤。

    出生于1953年的吴通贤是地道的苗族人。他的父亲是家族享有盛名的歌师。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吴通贤爱上了哼哼唧唧,后来慢慢知道了歌的意思,也就越发认真起来。到了18岁,便正式跟其父亲学艺。

    学艺期间,吴通贤利用游方(苗族青年男女谈恋爱)场、走亲访友的机会与他人进行对歌,得到不断的提高。经过家父的指教、自己的努力,或许还有天生的悟性,身经百战的他在26岁的时候已经成为杨柳塘一带对苗族《刻道》很有研究的的名歌师。

    “刻道”,作为一种“工具”的名词,为镌刻之意,“刻道”亦称“刻木”,又叫“歌棒”。歌棒的材质以枫木为尊,这和苗族群众自古以来对枫木的崇拜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就“引出”了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名词——《刻道》。

    《刻道》是苗族《开亲歌》中的精华部分,主要记载了苗族婚仪中的礼数,是苗族的“婚姻法典”。《刻道》在2006年以“民间文学”项目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通贤制作歌棒。

刻录苗族古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