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经济数据看行业发展---营改增为贵州生活服务业带来了什么?
核心提示
深秋时节,贵阳市天河潭景区变了模样。推开故事街的时光之门,人们仿若穿越至民国时期:
一身粗布麻衣,头顶黑毡帽,杂耍艺人麻溜地翻着跟头;“新华戏园”门口黑板上,写有“今夜八点有头牌陈晓楼的戏曲”;不远处,说书艺人一袭褐色长衫,惊堂木一拍,口若悬河……
曾经只看山水景致,今天且赏多彩文化——蝶变后的景区,客流如潮。贵阳市旅游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芦军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天河潭景区投入大笔资金提升主体景观,恰逢营改增让旅游企业许多基础设施投入可以获得进项税抵扣,收入多了、税负少了。”
生活服务业与百姓关系最为密切,中小企业数量最多,就业人员众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对行业发展有何影响?贵州产业结构调整迎来了哪些新的内生动力?记者通过采访,发现三组明显变化。
增与减——发展速度快了,成本降了
一组数据,说明贵州服务业发展正在提速——
前三季度,全省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43.67亿元,增长11.8%,增速位居全国第1位。第三产业国税收入完成331.39亿元,增长21.6%,拉动全部税收增长9.3个百分点。
另一组数据,显示贵州服务业成本正在下降——
截至9月底,与缴纳营业税相比,全面推开营改增四大行业总体减税7.93亿元,其中生活服务业减税3.24亿元,减税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增”,增加了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减”,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
“一增一减之间,张弛有度,正好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契合匹配。营改增为企业减负松绑,推动产业转型、结构优化,部分企业快速发展又反过来为经济贡献了更多税源。”省国税局局长卢自强认为,对贵州来说,营改增的效能已初步显现。
翻开改革画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以来,全省国税机关全力打好“开好票”“报好税”“分析好”三场关键战役。企业税负普遍下降,改革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截至9月底,全省生活服务业试点纳税人17.77万户,占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纳税人的83.78%。这一庞大群体实现减税,为实现四大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改革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小微企业发展和社会就业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下一步,国税部门将结合前期营改增运行情况,引导试点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部治理,最大程度地享受营改增政策红利,更好促进企业和经济发展。
大与小——助推了大产业,做精了小产品
“大”,在于大改革大布局之下,搭建了大平台,推动了大产业。
“产业‘蛋糕’做大了,税收绝对额变大了,核心原因在于贵州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卢自强告诉记者,特别是旅游业井喷式发展,对未来贵州省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至关重要。
省国税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省四大行业试点纳税人共21.71万户,比税制转换时增加2.88万户,增长15.3%。其中:生活服务业试点纳税人增加2.28万户,增长14.35%。
真金白银的减税红利,激发了市场活力、点燃了社会创业***,吸引了更多资源要素向产业聚集,为做大做强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小”,在于专业化分工的趋势下,高质量精致的小产品逐渐浮现,犹如满天星辰,照耀了整个产业的未来。
“营改增前,由于抵扣链条不完整,导致销售货物的企业尽可能减少对服务业的购买需求,或者企业采取“大而全”的生产模式和组织架构,企业既提供服务,又生产货物。”省国税局货劳处处长谢学刚介绍。
营改增全面推开,将应税服务和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打通了服务业内部和第二、三产业之间的抵扣链条,消除了多环节经营活动的重复征税,有利于深化产业分工协作,推动相关企业主辅分离和服务外包,促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结构创新优化。
贵州恒源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提供环卫保洁和绿化养护服务,公司员工289人,每月人工成本占到总收入的65%,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营改增后,公司花费110万元购买了冲洗车、环卫车等设备,抵扣进项税近16万元,每月还抵扣了设备修理费、油费3万余元,公司税负下降了30%。“增加机器作业,减少工人数量,降低了税负,有效缓解了公司面临的招工难和人工成本上涨压力,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升级”该公司管理人员龙倩深有感触。
匠心回归后,贵州省可提供的服务产品将更多更精细、更专业。
长与短——长板更优了,短板在补齐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提出千方百计做强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长板”,全力以赴补齐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三块短板”。
“三长”,是贵州未来发展的优势与方向;“三短”,是贵州未来发展的潜力与空间。
在营改增这支“催化剂”的作用下,长板与短板正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做强、补齐,进退、落子,组成贵州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大协作、市场大细分的“一盘棋”。
在卢自强看来,新的经济组织形式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税制进行调节,营改增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构建形成统一税法、公平税负、平等竞争的税收环境。
于贵州来说,该收的收够,该减的减足,最终夯实了企业生存的基础,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长板做优了,短板正补齐。
前三季度,全省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40.3%和42.6%,新增与大数据相关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达1.8万户、增长78.2%;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6.9%,电子商务成长指数居全国第1位。
产业发展走向专业化协作,长板伸手“拉一把”,短板迅速生出新的增长点,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今年以来,贵州省在一批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企业成长的基础上在线医疗、远程教育、智能养老等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1至8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