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求知,明德思辩”——人文学院第十届辩论赛决赛落幕

22.11.2014  12:17

贵大新闻网讯(记者团 汪佳航 但茜 实习记者 张圆 代立 报道|摄影 雷德盼) 11月20日晚,我校人文学院第十届辩论赛决赛在北校区慎思楼一楼情景模拟实验室落幕。

人文学院院长庄勇、副院长何茂莉,院学生科科长陈勇及校辩论队队长、前队长余铭轩、黄鑫、周千祝、陈聪等四名同学参加了此次辩论赛。

辩题为“功是否能够补过”,正方中文131班的观点是“功能够补过”,反方历史141班的观点是“功不能够补过”。

比赛伊始,正方一辩围绕“功是指客观上的功劳,过是主观上的过错”展开论述,她从“过的本质及影响”、“从现实层面来看”、“从社会层面和价值层面来看”等三个角度,阐述“无心之过需要一个补过机会,回头浪子需要一个温暖怀抱”。而反方一辩则认为“ 功即贡献,过即过失,是已经发生的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事”,她谈到,攻和过的本质从含义上来看是不能对等的,不能说我今天杀了一个人,我明天又救了一个人,两者就可以抵消了,这是对生命的蔑视和对法律的不尊重。

大赛进入质询环节,双方就“功和过是否存在同一性?”、“怎么看待一失足成千苦恨?”、“怎样看待亡羊补牢?”、“功是如何补过的”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质询,提出问题。随后,大赛进入白热化阶段,辩手分别针对对方观点展开自由辩论,正方提出,人如果能改正错误,从某个程度上来说,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印象是积极的。反方提到,功不仅是对社会,还会对个人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可以促进社会发展。

大赛进入最后的环节,双方四辩分别进行总结陈词。反方四辩谈到“功与过是不可以简单相加减的,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不已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今天坐在这里,应当思考的是这场辩论赛所要引导的东西,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能将补救夸大为功”。而正方四辩则认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曾经有过错的人向我们抛出了橄榄枝,我们又为何不能够给人家一个机会。

赛后,庄勇院长进行点评。他谈到“低年级的同学所掌握的知识很不错,反方例论很高明,细细去听,他们讲述的道理很有深度,刚开始的时候我还觉得这个辩题有欠公平,难以定夺,现在看来,很有意义。”

最终,正方代表中文131获得冠军,历史141代表队的二号辩手艾丽君荣获“最佳辩手”称号。院长庄勇、副院长何茂莉分别给两支代表队颁奖、并与之合影,辩论赛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何瀚章 赵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