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县“情暖双阳•爱在苗乡”让爱不再留守

14.03.2016  15:35

让爱不再留守

——贵州省丹寨县“情暖双阳•爱在苗乡”关爱行动纪实

丹寨县排调镇干部到空巢老人王启高家中走访了解情况。

    新华网贵阳3月14日电(通讯员 吴国桢)3月6日上午,9点,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岔河村。排调镇党委书记张雷利用周末时间,早早从镇上赶到村里,为帮扶对象杨正和老人送来一些必备的生活用品。

    “听说元宵节过后,您孙子出去打工了,我特意赶过来看看您老人家,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张雷握住杨正和老人的手,嘘寒问暖,老人激动得双手颤抖,连声说“谢谢张书记!”。

    今年已99岁高龄的杨正和老人儿子儿媳相继去世,现在跟孙子杨光义一起生活,为了供儿子读大学,杨光义夫妇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杨正和老人一人在家,成了村里的留守老人。

    杨正和老人成了张雷的关爱对象,源于排调镇2015年5月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双阳”行动。除了杨正和老人之外,张雷的关爱对象还有王启高、吴小花。

    在排调,像杨正和这样的老人共有219名,加上520名留守儿童,在这次“双阳”关爱行动中有了亲情的关爱和温暖。

    “老人如落山的夕阳,儿童是初升的朝阳。”双阳,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在排调传开。

     1

    排调,距县城43公里,面积294平方公里,约占全县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是全县地域面积最广、山地特征最明显的乡镇,辖37个行政村,分布在莽莽雷公山山麓之间,是全县唯一没有摘帽的贫困乡镇。

    “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是排调的一个标志。”张雷对排调的定位。

    居住分散,增收渠道单一,全镇2.71万人50%左右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而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成了排调镇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张雷在排调下村的一次调研中,看到三个姐弟留守儿童挤在脏乱的家里吃着半生不熟的饭菜,内心产生极大的触动。

    2014年州委书记李飞跃在排调调研,语重心长地叮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的一个心病,在排调,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

    这成了以张雷为班长的排调镇党委、政府要做这件事的直接动力。

    2015年5月,“情暖双阳•爱在苗乡”真情关爱行动在排调正式启动,全镇308名干部职工、村干与739名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结成关爱对子。

    于是,一幕幕感人的“双阳”关爱行动在排调的乡间上演,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讲述着爱的温度和力量。

干部为留守儿童王治涛辅导作业。

     2

    高峰是排调镇最边远的村,坐落在牛角山的山腰上。

    78岁的王怒里去年10月老伴去世,没有儿女的她,一个人住在山边一间低矮的木房里,且远离村寨。

    王怒里老人是村支书田茂轩的关爱对象。得知老人家里没有接通电之后,田茂轩主动为老人拉通了近200米的线,当家里电灯点亮时,王怒里佝偻着身子紧握田茂轩的手,热泪盈眶。

    临近过年,老人为了感谢田茂轩,带了一壶酒和一包白糖,步行两公里,送到田支书家,死活要求收下,最后被田茂轩婉言谢绝。

    刘仁州老人是高峰村的留守老人之一,女儿外嫁重庆,老伴于2014年1月10日去世。2014年3月,村安监员王文均开始接管,定期上门为老人送生活用品、洗衣服等,逢年过节,给老人送去几十块钱,老人的养老金和存折都为其代管,王文均成了老人的“代理家长”。

    “老人家,王文均代管你的存折,你放心吗?”笔者问。

    “放心哟,他比我自己的儿女更好。”刘仁州开心地回答,深吸一口旱烟。

    高晒村高明兰老人是镇里干部王忠的关爱对象,70多岁还耕地种田,老伴去世,唯一的女儿嫁到广东一直未回过家。王忠每次去看望她,顺便带一些水果,面包等东西,老人都双手捂面,老泪纵横:“你那么忙,能来看我都好老火了,还那么破费。

    高峰村妇联主任龙孝凡的关爱对象是张老簸,他无配偶,无子女,父亲早逝,老母亲长期卧病在床,还有一个哑巴兄弟。

    去年6月,张老簸患了一场病,全身浮肿,倒卧在床。龙孝凡知道后,立马租车将其送到镇医院。住院期间,龙孝凡给他送饭带菜,精心照顾。

    张老簸病愈出院后,忘不了这份恩情,打了一袋新米,步行4公里,把粗糠扛到龙孝凡家送给她喂猪。

    沉甸甸的心意,龙孝凡非常感动:“有这份心就够了,我还是把粗糠折算成钱给了他。

看望留守儿童龙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