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道德高地 建设生态文明
通过“林中论道”,实现“林中得道”。
“文章选得好,出书时机好。德润人心,以道德春风化雨,必定为我省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时代感强,创新性强。”
“这本呈现地方智慧的集子,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希望在下一次的生态道德论坛中得到实践。”
……
1月12日,《生态道德影响力》一书首发式及研讨会在贵阳举行。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对于该书的出版发行所带来的社会效应给予很高的评价,对于文中一些论者的观点给予了高度赞扬。整个过程各位嘉宾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气氛热烈。
该书的出版发行,是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美丽中国、多彩贵州,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要求的一种回应,更是贵州省直机关工委对于生态文明和生态道德学思践悟的具体体现。
生态道德的核心,要求人们将大自然的各个部分,生态系统各个环节以及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给予道德的尊重和珍视。如果有了基本的生态道德修养,那么对生态文明的建设行动就超越了追求政绩的功利性而实现“仁民爱物”的道德践履,达到“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天人合一的高远境界。
为了让生态道德理念深入人心,并通过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这样一个国际平台发出贵州好声音,省直机关工委一直在思考,在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一个以生态道德为主题的论坛运势而生。
2016年7月9日,由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主办、贵州省直属机关工委承办、贵州省直属机关工会工委协办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生态文明·道德先行”主题论坛,在省直机关职工生态文明教育培训基地龙里林场成功举办,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和良好的社会反响。论坛结束后,不少领导、专家建议要用好论坛成果。
对此,省直机关工委将论坛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数次修改,于当日正式首发。此次主题论坛不仅选题视角独特、活动形式新颖,论坛成果丰富,尤为体现在这本书上,汇集了众多嘉宾有关生态道德的精辟论述。
一个有道德教养的人对待所有生命都应持敬畏的态度,这是一种尊重生命、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道德品质,引导我们过一种真正伦理的生活。对此,有嘉宾将生态道德总结为尊崇自然的美德、绿色发展的政德、保护环境的公德和尚俭戒奢的品德。
生态道德建设既需要对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化,也需要在绿色发展的实践中创造与创新。针对工业文明以征服自然为主流价值观的文化特点,需要对其导致的深重环境危机具有问题意识、忧患意识和家园情怀,赋予生态道德以新内容。
更有嘉宾一针见血地指出,道德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基石,没有这个价值取向,没有这个灵魂,生态文明建设就会失去方向。
上述这些观点,在当日的研讨交流会上,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共鸣。大家一致认为,文集中诸如此类论断,为我们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知”与“行”统一提供了“密匙”。
这本文集,让大家真切感知了“生态文明德为先”的深刻内涵,切实把生态道德引入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树立人与自然的道德义务感,以人类道德的自律及他律约束增强人们内在的道德良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带动全社会思想观念的进步。
贵州省直属机关工委书记王文阳说,工委将以该书发行和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深化拓展机关党建工作,升华、谋划好下一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主题论坛,把这个论坛做成一个品牌,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推进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做贡献。
陈存根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
党员干部应有“四德”
生态文明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建设生态文明,既要依靠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法制健全、社会协调、国民富足,更需要从人入手,不断增强生态道德意识,健全生态道德标准,规范生态道德行为,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文化习惯。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核心团队、引领社会风气的“关键少数”——机关党员干部必须在推动生态文明上走在前、作表率,牢固树立“四德”意识,即尊崇自然的美德、绿色发展的政德、保护环境的公德和尚俭戒奢的品德。机关党建工作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强化领导、精心组织,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四德”,推动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重视生态的文明风尚。
顾久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文联原主席、贵州师范大学教授
感知贵州人文精神深意和使命
《生态道德影响力》的出版发行,对于当下全力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贵州来讲,意义重大。由此想到新近接触到的两本书,一并借此推荐给大家。
一是《林间最后的小孩》,美国理查德·洛夫写的,有个副标题:《拯救自然缺失症的孩子》。我国好多教育家都谈到这本书。我先是听北师大附中老校长康健郑重推荐的,并说“我一年只推荐一本好书”;后来又从杨东平那里读到:“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人类渐渐远离了山川、森林、溪流和原野,成为穴居在钢筋水泥丛中的动物。”杨老师质问:“一个从小对生命和自然失去敏感的人,长大之后怎么会关心地球环境和人类命运呢?”
另是北京大学张世英的《新哲学讲演录》,一般的哲学书总把读者绞缠在高深的概念之间,张先生的哲学“新”在:“哲学应该以建立在万物一体基础上的‘诗意境界’和‘民胞物与’的精神为自己的任务和目标,这种境界是真善美的三者的统一”。从此出发,他对王阳明充满崇敬感:“王阳明的‘知’是指‘良知’,人的‘心’就是天地万物之‘心’……在王阳明那里,知行合一与天人合一简直就达到一而二、二而一的地步……可以说,王阳明把中国儒家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知行合一的思想以及二者简密不可分的思想,都发展到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顶点,
发展到了传统哲学的最高峰”。 读前者,我感到对自然的热爱要从娃娃抓起,而离开了自然的孩子就像被强行从妈妈身边被抢走的婴儿;读后者,我感到了“贵州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深意和使命”。
李裴贵州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省社科联主席
为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注入动力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如迎朝阳,如沐春风,此时读到《生态道德影响力》,眼睛一亮,好书!
首先是主题选得好。生态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生态与道德融合,在道德范畴中便占有了特殊地位,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并具有更基础、更深沉的作用。其次是文章选得好。作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的重大成果,该书收集了国际国内政、企、学界精英关于生态道德建设的精辟论述。比如,陈存根先生提出了尊崇自然的美德、绿色发展的政德、保护环境的公德、尚俭戒奢的品德等四种生态道德。再次是出书时机好。生态建设与保护大潮正是风起云涌,该书出版,对建设和谐世界、美丽中国、绿色贵州将具重要影响作用。德润人心,以道德春风化雨,必定为我省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王文阳贵州省直属机关工委书记
握指成拳聚合力
在建设生态文明中,人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思维决定行动,只有树立了生态道德意识,才能形成自觉的生态文明行为,生态文明之塔方可稳如泰山。正基于此种辩证关系,2016年7月,我们举办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生态文明·道德先行”主题论坛。论坛结束后,我们精心挑选了一批出自政、学、商界论坛嘉宾的精辟论述,编撰成《生态道德影响力》一书,希望能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有借鉴和参考作用。站在贵州新的发展起点,我们将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更加突出生态道德这个最核心、最基础要素,切实发挥省直机关干部、专家、学者带头引领作用,在全社会形成生态文明道德先行的思想共识,握指成拳聚合力,共同为贵州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王景福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副会长
发挥生态道德引领作用
坚守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道德底线,在社会上形成坚守生态道德标准,守住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有必要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提出新的道德标准和规范,特别是在对地方和单位的领导班子考核时,既要考核发展的成果,也要考核发展的手段,对不择手段取得的所谓成果实则恶果,必须给予党纪政纪法纪处理,纪委要大张旗鼓地处置一些生态道德低下、违反生态文明的关键少数,以儆效尤。要让生态道德建设的理念、知识、方法进课堂、进讲堂、进考场、进官场,贯穿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扎根在全体社会成员的灵魂深处,使之对违背生态文明的行为不敢、不能、不愿为之。
徐静贵州省文化厅厅长
用生态道德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生态文明概念自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来,经历了从理念到行动的递进过程。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目标,明确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目标,这里面一个核心的问题是,生态文明到今天已经开始了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化,而要根本性实现好这个转化,亟待以生态道德引领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为文明的根本在于关系的和谐支撑,如果说社会文明有赖于社会关系的和谐,那么生态文明则有赖于人与大自然的生态和谐。而生态道德深化并拓展了传统的维系社会秩序和社会文明的“五伦”领域,即:君臣、父子、夫妻、长幼、朋友五种伦理关系。要建设生态文明,除了处理好“五伦”关系外,更多的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不和谐而产生的矛盾,这就提出了对生态道德建构的迫切需要。同时虽然生态道德拓展了传统的“五伦”领域,但并没有超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相反可以在里面找到深层支撑,这就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内在地要求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善待自然。
徐圻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
加强生态道德建设恰逢其时
加强生态道德建设,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践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加快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伦理指导发展,以和谐看待发展,以理性争取发展,用贵州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让贵州大地常绿、空气常新、绿水常流、土壤常净,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从而达致经济富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实现生态好、百姓富、乡村美、大健康的美好生活愿景。
索晓霞贵州省社科院副院长
聚焦传播生态道德的好声音
聚焦生态道德问题,将“生态文明·道德先行”作为主题论坛,体现了论坛主承办者深邃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通过论坛搭建面向国际的交流平台,倡导“生态文明·道德先行”的论坛主张,体现了主承办者可贵的责任担当,主动的引导意识和服务意识。主题论坛成功举办后,又选编好文章,传播好声音的行为,令人心生敬意。
读完此书,对此感触颇深。正如书中一位作者所说“建设生态文明,既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先进发达、法规制度健全、社会发展协调、国家民众富足,更需要从人入手,做人工作,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生态道德意识,健全生态道德标准,规范生态道德行为,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文化习惯,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坚实可靠的思想基础,高度统一的社会认同,积极管饭的社会参与。”书中一位专家说得好:“这个世界不需要太多的看客,需要每一个人多择善而行”。我想,这也是编者想要传达的理念之一。
张文富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
用心 创新
论坛的成功举办到《生态道德影响力》出版发行,给我们两点启示: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认识贵州生态优势资源并加以保护,通过培育和建设形成绿色产业优势,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除了我们自身要扎实工作,努力探索和实践外,学习和借鉴一切成功的经验和智慧非常重要,很有必要!
二、用心、创新。省直工委、省直机关工会主动承办“生态文明·道德先行”主题论坛,体现了用心、创新;论坛选址森林中,通过“林中论道”,实现“林中得道”,使论坛得以圆满进行,收到很好效果,更体现了用心、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