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峰会将“收官” 核安全治理不“停航”

29.03.2016  12:55

中新社北京3月29日电 (记者 梁晓辉)3月31日,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将“重回”美国华盛顿举行。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峰会唤起全球核安全意识的使命基本完成,以及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任期将结束,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将成“收官之作”。今后核安全合作的领导人“峰会模式”将会向日常化、常态化的管理机制转向。

核安全峰会使命已完成

从2010年在华盛顿举行的首届峰会开始,每两年一届的核安全峰会,成为全球核安全领域的重要合作平台。“历届峰会最大的意义在于唤起了各国对核安全的重视”,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樊吉社表示。他认为,得益于“峰会模式”,核安全治理实现从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主导成为全球共同参与,“从这个角度讲,核安全峰会的使命已经完成”。

中国军控协会高级顾问诸旭辉亦表示,前三届峰会先后“举起了核安全反恐大旗”、“明确了各国合作具体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果”。本届峰会“继续推动落实前三届峰会成果,加强核安全国际体系建设”,将成“收官之作”。

从美国国内政治角度着眼,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认为,核安全峰会最初由奥巴马倡议发起,将成其执政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为峰会贡献力量

专家认为,历次峰会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参与,体现了中方对国际核安全合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政治支持,贡献了中国力量。

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首次提出中国“核安全观”。樊吉社表示,该理念关注了核能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兼顾了很多国家的利益,对许多国家都有帮助”。

中美核安保示范中心的落成,也成为落实峰会共识的注脚。”诸旭辉表示。该中心是亚太乃至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全、设施最先进的核安保交流培训中心,“将为世界范围内的核安全技术交流、人才培训提供平台”。

此外,在历次峰会进程中,中国提出的包括“核安全措施应由各国根据本国法律和国际义务自愿实施、加强核安全不应妨碍和平利用核能及相关国际合作”等重要原则,也在峰会成果中得到反映,贡献了中国智慧。

峰会模式”将转向日常管理

核安全峰会的收官并不代表核安全任务的终结”,诸旭辉强调,核安全治理不会“停航”,建立世界核反恐安全体系仍是未来的重大任务。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相关非政府组织评估,近年来虽未发生重大核恐怖事件,但国际社会仍面临恐怖分子或犯罪组织非法利用核材料、破坏核设施的威胁。

峰会落幕后,更重要的是发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或会有政府间的合作展开。”诸旭辉表示。

樊吉社也认为,核安全领导人“峰会模式”会向核安全常态化、日常化的管理转变,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平台上,各国之间展开双边或多边的务实合作,加强国内核安全领域的立法、政策保护等,建立起核安全国际体系。“这将是第四届核安全峰会的重要方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