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森林生态功能 努力建设美丽安顺
党的十八大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昭示着党和国家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而安顺要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安顺建设成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城市、山水田园城市、绿色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势在必行。那么,如何了解、认识、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呢?
一、切实了解森林生态功能的作用
森林具有物质生产、生态防护和社会公益等功能,森林生态功能是地球上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多和最稳定的陆地生态系统,它具有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抵御灾害、吸尘杀菌、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改善气候、保护物种、保存基因、固碳释氧等强大功能作用,维持着全球的生态平衡。据测算资料,以固碳释氧为例,一亩森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使用;城市居民每人需要10平方米的林地供氧,而由长势良好的草坪提供氧气则需要25平方米。还有人测算过,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平原普通树种,按市场上的木材价值计算,最多不到2000元,但它每年创造的生产氧气、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价值高达120多万元,50年能达到6000多万元,天然林的生态功能更为强大。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远坤同志指出,要在全社会树立在核心区域砍一棵树,相当于杀一个人的生态保护意识。由此可见,森林生态功能不仅在人类生存发展中有基础性作用,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充分认识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对建设美丽安顺的重大意义
安顺是全省石漠化分布最广、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区域之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目前有105万亩荒山和石漠化山地需要绿化,63万亩25度以上陡坡耕地需要治理。并且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各县区森林被过度砍伐、已有林地被征占使用,导致各种自然灾害加剧,恶劣气候变化增多,不但引起林业相关经济的产业退化,而且对整个安顺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安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人们不仅期待安居、乐业、增收,更期待天蓝、地绿、水净,生态产品和良好生态需求越来越大,对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的期盼越来越高。新形式下,安顺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意义重大,迫在眉睫。
1 、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是安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环节。 要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给予了我们生存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全市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资源利用好、环境治理好、生态保护好,切实维护城市对我们的永续供养能力,让环境能够更好地休养生息,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大的生态发展空间。要做这一点,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只有搞好组织管理,认真执行《城市绿化条例》并进行规划设计,按照《安顺市绿地系统建设规划》的要求组织绿地生态公园的建设,让城市公共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绿地及道路绿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使城市街道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达到95%和80%以上,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超过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少于85%,尽责率超过80%等等,让植被的种植绿化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才能实现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
2 、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是安顺建设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城市的必然选择 。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是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新型城镇化示范城市,选择加快造林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面积,增强森林生态功能,能够净化大气循环系统,减少雾霾的形成,推进绿色生态的发展,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让人们过上更绿色、更低碳的生活。
3 、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是建设美丽安顺的生态保障。 要建设美丽安顺,实现安顺人民共同富裕,除了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时,必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除了努力创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必须创建生态文明。林业在“五大建设、五大文明”中居于重要地位,而森林覆盖率的提高是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的主要任务。根据中央、省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安顺市关于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安顺市绿化管理暂行办法》、《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和《安顺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等,进一步完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全市主要生态区域的绿化网络。这一系列工作部署最终能够实现森林资源总量有效增加,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对目前切实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推进生态状况全面好转起到重要作用,对建设美丽安顺提供生态保障。
三、安顺如何增强森林生态功能
安顺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生态产品短缺的地区。全市森林覆盖率仅有44%,远低于全省48%的平均水平。由于安顺属喀斯特地区,造林工作难度大,植被恢复速度慢,森林面积增长空间有限,因此要在2017年实现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202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进一步增强森林生态功能,还需加大落实各项造林绿化措施,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努力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从多方面进行开展工作。
1 、提高公众意识,构建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社会基础。
安顺市建成区48.32平方公里,绿地面积1467.92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248.37万平方米,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0.38%、30.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6.84平方米, 2014年12月安顺市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通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发动宣传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的作用,培养全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加强对各种森林生态的保护意识,生态建设环境才会得到改善,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2 、完善政策机制,建立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保障制度。 要按照林业生态建设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加强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政策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补偿是对生态保护者创造的生态价值或者丧失的机会成本的补偿。二是建立生态考核制度。要改变领导干部唯GDP考核的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三是建立生态产品政府采购制度。生态产品是一种公共产品,其受益者是社会大众。把生态产品纳入政府采购,可以让生态产品的生产者有一种劳动者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四是建立生态产品在金融税收方面的优惠制度。通过完善减免税、低息贷款等税收和金融扶持政策,鼓励全社会参与林业生态建设、提高对生产生态产品的积极性。
3、强化科技创,突破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关键技术。 针对当前安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的需求,组织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按照实地实树的原则,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强化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要在省林科院的技术支撑下,科学造林,加强沪昆高速沿线的造林绿化,认真开展各县乡村造林绿化工作、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加强森林保护,保障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围绕“扩面积”,着力突破困难立地造林与植被恢复、喀斯特地貌特殊植物新品种的培育、森林生态系统构建等关键技术。围绕“提质量”,努力攻克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多功能经营、生物多样性维护与发展等建设与管理关键技术。围绕“保资源”,重点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森林火灾监测预警等工作,构建科学高效的灾害防控技术体系,为逐步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提供有力支撑。
4、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完善森林生态结构大力发展民生林业。 为了保护好安顺来之不易的森林生态环境,要动员广大民人民群众参与到“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中来, 加大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力度,为加快安顺造林绿化提供保障。总体上说,大树、天然林一旦遭受破坏,要恢复其原貌,是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从时间上看,至少要几十年、数百年时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砍树-种树-再砍树”的林业经营模式,少砍树、多栽树、封山育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形成金刺梨等特色产业,为林民切实增加收入,才能保存现有生态功能,才能真正有效提升森林生态功能。
5、加强平台建设,建立森林生态功能网络监测体系。 一是加快网络布局。建成局合理、类型齐全、覆盖主要生态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平台。二是加大投入力度。保障站网的科学运行,提高观测研究水平。三是提升服务能力。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开展综合研究,提升研究解决重大科学问题能力。
总之,努力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在当代、利在千秋,关系到安顺加快新型城镇化示范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存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而又光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只有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我市的各项造林绿化工作,才能实现建设美丽安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