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成未来反贫困主战场

22.01.2017  18:33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京举行。

  此次发布会以“社会保障反贫困”为主题,阐释了社会保障反贫困的作用机理,突出了民族地区贫困与反贫困的特殊性,揭示了民族地区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保障、教育福利等的反贫困作用,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促进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政策建议。

  绿皮书认为,中国在积极实施扶贫开发战略的同时,大力推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建设,财政性社会保障投入快速增长,民族地区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民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反贫困功能日益凸显,为保障各族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民族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贫困已经成为我国最突出的贫困问题,成为未来反贫困的主要战场。

  绿皮书指出,我国民族地区(这里所指的民族地区主要是指八省区,即五个民族自治省区和云南、贵州、青海三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地区。2013年,民族八省区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与非民族地区的差距非常明显。民族地区的贫困风险与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尤其体现在民族地区的农村贫困方面。

  绿皮书披露,2006至2010年,民族自治地方农村贫困人口占同期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重分别为44.5%、52.2%、52.5%、54.3%和55.1%,呈逐年增加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4万户农村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按新的国家扶贫标准,2013年民族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为2562万人,占其乡村人口比重(贫困发生率)的17.1%,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31.1%。

  绿皮书显示,从贫困发生率的比较来看,民族八省区高于全国8.6个百分点;从民族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和乡村人口分别占全国比重看,民族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的比重(31.1%)是其乡村人口占全国比重(15.4%)的2倍多。民族八省区贫困面较大,其中处于西南地区的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贫困状况更为严重,三省区的农村贫困人口达2040万,占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的79.6%,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