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中国南方史诗与口头传统学术研讨会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贵州省民俗学研究所、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政治法律经济系、贵州省省级重点支持学科民俗学学科组承办。
来自北京、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43篇。学者们就史诗翻译、史诗类型、史诗仪式与叙事等问题和10多个民族的史诗与口头传统研究成果等进行交流。与会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南方史诗与口头传统资源十分丰富,加强对其调查研究和保护对于构建史诗与口头传统的中国范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黔南师院校长石云辉教授在致辞中说,黔南师院在水族石雕艺术、芦笙文化、“牙舟陶”产业化、民间宗教音乐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此次大会的召开,充分展现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形成和特色,加强了民俗学科建设和民俗文化研究,对于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繁荣民族文化事业,思考民族文化传承,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和适应转型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会长、秘书长罗杨表示,史诗是一个民族、国家文明的丰碑,文化的象征, 是认识和了解各民族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一座民族精神标本的博物馆。对于实施的研究与民族文化的传承,道路还很漫长、艰辛,史诗研究人员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南方史诗侧重于文化的创造、偏重神话色彩,希望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通过共同努力形成中国自己的南方史诗与口头传统学术研究学派。他强调,通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理论和方法创新,坚持学派和话语权的创新,就一定会形成一个有品德有尊严的当代史诗研究学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具有时代担当的世界意义。
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远刚指出,近年来,贵州及南方诸多少数民族的口头史诗的新成果不断得以记录和出版,学界对南方民族史诗传统的发掘、认知和研究也在逐步深化,南方史诗的研究,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责任编辑:gzsedu_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