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十年 贵州情缘

12.05.2018  23:35

    “5·12”,一个让国人难以忘怀的日子——十年前的今天,8.0级地震撼动四川汶川,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

    在举国震惊的特大灾难袭来之际,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迅速投入抗震救灾。身为近邻的贵州人民,更是情系震区,纷纷奔赴灾区投身救援。其中,贵州省唯一一家入川救灾的民营医院——贵阳白志祥骨科医院救援队的感人故事,至今仍在震区流传……

    短短十几天里,贵阳白志祥骨科医院救援队救治伤员400余人次,手术62 台,伤员中年龄最大的95岁,最小的仅15天。

    十年后的今天,这些伤员身体情况如何、都在干些什么?由贵阳晚报牵头组织的“5·12”十周年特别报道组,前往四川绵竹震区,回访当年的伤员,聆听他们回忆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重温当年结下的那一份浓浓的“贵州情缘”。

十年再相见,喜泪交替

    下午4点半,段菊准时站在四川绵竹市七一大西街小学门口,等待着10岁的儿子“震雄”冲出校门。在不远的回家路上,母亲总想抓住儿子的手慢慢走,但常被顽皮的孩子甩开一路奔跑。每到这时,段菊的目光都注视着小震雄地震中受过伤的右腿,刹那间就能回忆起10年前汶川大地震所带来的灾难,但很快她又能回过神来,带着满足的微笑去追赶儿子。

    10年前,来到世界仅15天的小震雄在汶川大地震中被埋在老家绵竹市清平镇元包村坍塌的废墟里,在坚强挺过5天后,被抱上了第一架从清平镇运送伤员外出就医的军用直升飞机。与震雄一起坐上直升机的还有其余8名伤者,被同时送到了就近的广汉市三水镇卫生院抢救。在这里,他们重获新生的同时,与救治他们的15名贵阳白志祥骨科医院志愿者结下了一段生死情缘,直至今日再次相会都不曾忘怀,而这只是贵州与汶川震区10年情缘中,小小的一块缩影。

当年的伤者收到了贵阳白志祥医院的礼物

 

    再回震区

    2009年,在汶川地震一周年时,参与这场大救灾行动的贵阳白志祥骨科医院的15名医护人员又回到这里,看望一年前救助过的伤员。当时,他们选择了四川绵竹市清平镇,因为这里有他们抢救过的最小伤员“震雄”,受伤时他的年龄只有15天。

    “变化太大了。”今年5月9日,贵阳白志祥骨科医院院长白贵春又带着这15名医护人员再访清平,不时会发出感叹。在他的脑海里,与之对比的是地震一年后的景象。那时,要进群山裹挟的清平镇,还需要绕过大山河流盘旋40分钟。现在连续3个几公里长的隧道打通,汽车只要走上5分钟,等到豁然开朗时,就能见到清平镇的新面貌。

    灾后重建的清平镇,正打造着“童话小镇”乡村旅游,黄色的车行道、童话般的小火车、几米高的变形金刚给雾气环绕的清平,增添了不少童趣色彩。每到节假日,这里会聚集很多游客,给附近村民也带来了一份额外的收入。

    在元包村村口,64岁的王开仁在大树下呆了很长时间。10年前,她就从废墟里被人拖了出来放在这里,迷迷糊糊地等待着丈夫赶回家见“最后一面”,后来她被直升飞机送了出去,得到白贵春的救治捡回了一条命。这天,白贵春刚下车时,她一眼就认了出来,拉着白贵春的手就往家里带。王开仁的家变了,从一层盖到了两层,外墙整齐地贴着瓷砖。她说自己的房子现在是框架结构,能抗震。

    经历了10年前的大地震,有些村民留在了重建后的清平镇,有些村民搬到了城里,留下了被地震撕裂的房屋。小震雄一家就搬到了绵竹市区,村里的旧房还保持着原样:没有屋顶、墙体开裂,预制板东一块西一块耷拉着,一台被砸坏的电冰箱还“站在”大理石地板上,这是当年小震雄母亲的嫁妆。

小震雄迎来十岁生日,“白爷爷”送来蛋糕和祝福

    生与死

    如果不是贵阳白志祥骨科医院的医护人员来到清平镇,梁官勇和妻子段菊不愿再带着儿子震雄回到老家旧址,这里至今还让他们感到悲伤。

    2008年5月12日,28岁的梁官勇还是北京的一名武警战士,40天前他按着妻子的预产期、办满月酒的时间请假回到老家,没曾想妻子产期推迟,不得不选在“5.12”这天提前为15天的孩子办满月酒,之后他将按期返回部队。

    这天中午办完喜酒,大部分的亲朋好友离去,只剩下少部分人在家里做客。地震来临前,梁官勇和朋友坐在外屋,段菊接到母亲的电话站在屋外,梁官勇的妹妹梁官菊在门外赶鸡,“这是亲家送来的12只‘月子鸡’,几个小时拼了命地往笼子外跑,我还说它们是水土不服,其实这早是地震的预兆”。

    下午14时28分,“”的一声,房子晃了一下,紧接着又震了一下。有人叫喊“地震了”的同时,梁官勇已经感觉到地动山摇,段菊在屋外被婆婆扑倒在地躲避。“我愣了几秒钟才反应过来,大喊‘我的娃娃还在屋里’”段菊这样说。幸运的是,丈夫梁官勇听到了她的叫喊,从外屋冲进了即将倒塌的里屋。

    “我拉着包裹娃娃的被子就往怀里躲,一块预制板边缘就砸在了我的腰上。”梁官勇说,整个房屋顷刻之间倒塌,等他再看怀里的儿子时,只是一床儿童被,儿子掉在了床下,右脚在床沿与垮下的木料石块之间被紧紧夹住,梁官勇腰受伤鲜血直冒,已经使不上劲。

    梁官菊与刚从矿区回来的父亲在菜地边闲聊躲过一劫,他们在山河动摇的3分钟里,目睹了房子般大小的落石从山顶上滚落,地面裂开又合上以及之后山谷间的哀嚎一片。

    梁官勇的儿子被赶来的爷爷从废墟里救了出来,满面是灰一直在哭泣。梁官菊和几名来吃酒没受伤的朋友,从废墟里把客人陈雪娇等几人从废墟里救了出来。

    突如其来的地震,造成清平镇各村受灾村民往集镇上赶,等待着救援。然而,唯一的通道被山体滑坡阻断,全镇人民在这里只能展开自救。梁官勇说,他们用木棍、塑料布在河边搭起了简易的遮雨棚,大家挤在棚里躲雨相互安慰,而躺在里面的不少看似正常的乡亲,因体内受创严重在悄无声息中离开了他们。

十年回望,一句“白爷爷”暖人暖己

    生的希望

    在清平镇被困的日子里,镇卫生院的临时救治点堆满了伤员,人手不够,梁官菊主动加入到志愿者救助队伍中,亲眼见证了白贵春院长和医生们救助伤员的感人场面。

    20岁的陈雪娇躺在临时救治点的地上。“阿娇当时的肚子涨得就像怀孕了6个月,医生说是内出血,现在没有条件给她治疗。”梁官菊没有学过医,此时也成了医生的助手,她帮着医生们给病人喂水喂药。救援队的护士给陈雪娇引流,她也在旁帮忙,她亲眼看到护士把导尿管插进陈雪娇的体内,血块就往外流出,肚子也慢慢小了下去。

    “我最后一次昏迷时,我隐约听到医生对梁官菊说‘我可能不行了’,那天我感觉自己闭上眼前还见到了奶奶。”时隔十年,陈雪娇回忆说,等她再次醒来时,她已经躺在了病床上,身边是主治医生李龙。

    5月17日,清平镇被困第五天,第一架转运伤员的直升飞机降落在清平镇河边的空地上,第一批被送走的9名伤员和一名志愿者中,有受伤的梁官勇和儿子,村民把伤者家属托付给了志愿者梁官菊。这些伤员将送往最近的广汉机场,再转运到三水镇卫生院救治,此时他们首先遇到的正是白志祥骨科医院救助队。而在此之前,贵阳白志祥骨科医院15名医护人员已经在广汉人民医院工作了两天,然后才转至三水镇卫生院搭建临时安置医疗点。

    10年后的三水镇卫生院扩建了,新建了两栋医院楼。当年白志祥医院到震区的李龙、唐川、杨锦波、马莉、徐惠萍给采访团比划着介绍。白贵春指着“放射室”感叹,“当时,我们就缺照片设备。

    “震雄”这个名字,深深映在了当年在三水镇人民医院参与救援的所有白志祥医院医护人员的心里。梁官勇告诉他们,孩子的名字是在清平镇被困第三天,第一批翻山越岭进入清平镇的解放军中一名湖北的军医院副院长给他取的,“是地震中雄起的含义。

    在没有仪器的环境下,白贵春家传的“白式正骨”中医传统手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太小了,年轻的医生还没有十足的把握。”白贵春说,他把小震雄受伤的腿慢慢抬起,从膝盖慢慢摸到脚踝,受伤的地方就在脚踝这里,白贵春的手在脚踝上来回地寻找斧正的方位,突然手腕往上抬了一下。“”一声,孩子大哭了起来,也就在这一声后,震雄骨折的骨头接了上去。

    当年,伤员被一车车送来,小震雄因脱水严重,是先保命再治疗的骨头;付元菊的左腿已经保不住,在进行清创后需要立即转到有条件做大手术的医院;最严重的就是陈雪娇,盆骨骨折刺破内脏,白贵春喊着,“快,再不抢救就晚了”……

    在三水镇卫生院,每天救治各地的受灾伤员,让白贵春感到心痛和压抑。闲暇时,他喜欢和健谈的梁官菊聊天,梁官菊还记得,“白医生想家里3岁的儿子”。

    “想,一见到小震雄就想儿子。”白贵春记得,在三水镇的一天晚上,听说附近有水库因地震存在隐患,他立即召集大家开会。他对大家说:“愿跟我白贵春留下的就留下来干,不愿意的可以走!”结果,所有的人都义无反顾地留下了。白贵春还专门给一位好朋友打了个电话,“还有很多伤员要救,如果发生意外,请你帮我照顾孩子”。后来,这件事成了两人的话题,自称是“可以托孤的兄弟”。

    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中,贵阳白志祥骨科医院15名医护人员一直坚守在救助一线,直到病人全部转移到各省治疗。他们救治的400余名伤员来自北川、都江堰、什邡、绵竹,做了大大小小的手术60余台,白贵春至今还记得命悬一线的陈雪娇、呼喊声最大的谭钟英、不得不截肢的付元菊……10年后,这些曾经的灾区伤员再与白贵春相遇,眼眶里含着泪花,脸上却带着激动的笑容。

    再活一次

    清平镇元包村20多栋4层的楼房坐落在山边,52岁的谭钟英因为灾难中腰椎多处骨折造成了永久性双下肢瘫痪,为了方便她的出行,她家被安排在一楼居住,还修起了无障碍通道。经历了这次灾难,谭钟英比以前显得更加坚强,她用了一年训练自己处理大小便。丈夫可以放心外出做工,她能坐在轮椅上打扫家庭卫生,做菜等着丈夫回家。

    经历地震后的第三年,梁官勇不放心妻儿离开了军营,回到绵竹打拼几年后,在城里买了一套18万的二手房,方便小震雄读书。今年,小震雄10岁读四年级,个头不高坐在班上的第三排,不过身体健康,爱蹦蹦跳跳打篮球。5月8日这天,震雄、小姑梁官菊和奶奶的农历生日碰在了一天,一家人过了一次生日会,梁官勇也悄悄许了一个愿:只要全家平安就好。

    10年后,当再见到白贵春、李龙的那一刻,当年病情最严重的陈雪娇忍不住眼泪,冲上来将他们抱住。她说,“是你们让我又活了一次,我要活得精彩”。

    陈雪娇把自己当做活了两次的人,第一次是20岁前,那时她在美容院上班,一个月挣1000多元,只想找个人快些嫁了。“我的第二次人生就是从汶川地震获救开始,我感受到了太多的爱,让我变得坚强,改变了整个人生观。

    陈雪娇在病情稳定后,跟随着灾区转运伤员的列车被送到贵阳救治。在贵阳治疗期间,李龙医生始终放心不下,他深知陈雪娇不仅经受着肉体上的伤痛,更有无时不在的心理创伤折磨着她。李龙医生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给她做心理抚慰,一直持续到她返回绵竹以后。至今,提起李医生,陈雪娇就会想起那些难忘的日子。

    陈雪娇康复出院后到了对口帮扶城市无锡专门为她们开办的就业培训班,3年后又回到了成都创业。到现在陈雪娇的公司以美容美发为主,已经开了第四家分店。陈雪娇的企业文化是“感恩”,7年中,她也遇到过很多困难,能理解“感恩”的员工都和她坚强地走到了现在。

    同样获得重生的还有清平镇政府的工作人员王彬。在地震中王彬腰部受到重伤,举目无亲的他在梁官菊一家和白志祥骨科医院救援队的救护下获得了活下去的希望。10年之后,王彬已经完全康复,因为工作原因,他不能赶来和当年的救命恩人重聚,心怀歉意的他发来了一条短信:“谢谢白院及所有的医生们!我向你们致敬。我会用一颗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尽我所能做好每一件事。最后我感谢对我关心和帮助过的好心人,祝一生平安!幸福安康!!!!!”(记者 李强 陈问菩 张志红)

陈雪娇与当年的主治医生李龙见面,她说从成都开车来绵竹,一路都在流泪。

感恩奋进弄潮头,成功创业绽芳华”。白贵春一行专程来到陈雪娇创办的企业,送上题为“满园春”的国画,鼓励她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