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消费就没有市场
近半年来,在学友路上自搭自建的临时摊点严重影响了校园环境和秩序,广大师生对此也意见颇大。学友路是学院内部连接教学区、生活区的一条主要道路,是学院消防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通道,学友路的资产权、使用权、管理权归学院所有,学院有责任维护学友路的环境和秩序。本学期伊始,学院下决心对学友路进行整治,对学友路临时摊点进行了多次清理,现学友路上的临时摊点已基本取缔,并统一标明停车位停放学院交通车,派专人规范管理。
目前临时摊点又逐渐向兴业路转移,这条路上的卫生状况更为糟糕,没有自来水源和排污水道,可谓是脏不忍赌,食品安全隐患严重。兴业路位于贵阳学院与警官学院中间,属于“两不管地界”,属社区管辖范围。按照贵州省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要求,学校有义务配合社区对兴业路进行整治,正在积极协调社区出面清理。
同时,学院也在积极开展校园食品卫生安全宣传活动。4月1日中午,第一轮“没有消费就没有市场”校园食品卫生安全主题宣讲会在图书馆报告厅举办。宣讲会由周贵发副院长主讲,300多名班主任、学生干部参加。宣讲会现场发放了由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食品安全宣传材料。学生处还发出了“远离不健康食品,预防春季传染病”主题倡议书,号召全院师生树立食品安全卫生意识,远离不健康食品,让临时摊点因为没有消费而没有市场。
后勤管理处负责食品安全与卫生的老师介绍说,临时摊点属于无证营业,均没有相应的营业执照与卫生许可证,经营人员的健康情况也不得而知,食品卫生安全难以保障。临时摊点食品保存条件简陋,随意露天摆放,靠近马路,容易受到尾气、灰尘、沙土等污染,食用后极易引起消化道疾病。
分管后勤处的周贵发副院长强调,贵阳学院在办学历程中,曾出现两次严重的水源性污染事件。一次是2005年的副伤寒疫情,一次是2008年的甲肝疫情,对于两次疫情疾控专家给出的结论均为:水源性污染导致传染性疾病在校园流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殷鉴不远警钟长鸣,预防水源性污染乃至食源性污染,始终是校园疾病防控的重中之重。临时摊点在学校周边聚集的原因,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有些师生没有食品安全意识,到临时摊点进行消费,有消费就有临时摊贩就有存在的可能。远离垃圾食品,维护校园环境,需要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没有消费就没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