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精准发力 攻坚拔寨 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新华网贵州频道12月8日电 生态脆弱、基础薄弱、民生欠账大,部分群众生存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富不了一方人,这是贫困的客观原因;部分群众思想不够开放,等靠要思想存在,脱贫信心不足,这是贫困的主观原因;全县429个村居中,超过一半的村子还属于贫困村,19.58万人还在贫困线下,脱贫的46万名群众中,再次发生贫困几率高达31.6%,这是沿河的现状。担起“脱贫攻坚”这幅沉甸甸的重担,是历史赋予的职责,也是全县上下的共识,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沿河上下着力四套方案,打响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
两个“遍访” 建档立卡扶真贫
11月22日,又是一个周末,沿河县委书记任廷浬再次来到官舟镇青山村,这已是他今年以来第四次来到该村看望慰问村民们了。青山村坐落在官舟到思渠的高山上,村里石漠化严重,全村5个村民组,172户,732人中,有51户、154人处于贫困线下,今年计划10户脱贫。书记走进村民向学保家,和村民们围炉而坐:“今年玉米收了多少?目前还有什么困难?”一串串亲切的问侯,让向学宝一家很是感动。
沿河县驻村干部与群众在一起。
为了摸清群众家底,找准贫困原因,沿河扎扎实实开展遍访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36名县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开展扶贫示范;109个县直部门和82个企业结对109个行政村开展帮扶工作;2000多机关干部走进250个贫困村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在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带动下,全县党员干部,纷纷深入贫困村、贫困户看真贫、了实情、听民意。今年以来,3000名干部走进全县250个贫困村,将温暖和鼓励带到41000多户贫困家庭之中,将脱贫攻坚的信息传递到他们之中。
通过走访调查,全县“精准扶贫”双识别核对,并张榜公布后,摸清了4.1万户贫困户的实情,对识别出的贫困人口,以贫困村为单元,以贫困户为主攻对象,突出产业扶贫、扶贫生态移民、就业扶持等渠道,逐村逐户落实增收渠道。
产业扶持 构筑群众增收新屏障
11月21日,在传达贯彻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精神会上:“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突出抓好大健康、大旅游、大能源、大服务,做出特色和品牌,开辟群众增收致富的广阔渠道。”这是县委书记任廷浬向全县发出的号召。
沿河县中界罗汉果。(田茂瑜 摄)
让群众脱贫的关键在于做大县域经济这块蛋糕,经过多年的培育,沿河的生态茶叶、生态烤烟、生态畜牧业、生态果蔬,依托谯家、沙子、官舟、新景等4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已规模初显。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时期,沿河就整合投入各类产业扶贫资金2.5亿元用于发展空心李、核桃、茶叶等产业。目前,仅空心李产业面积就达6万余亩,沙子、中界、板场、和平等乡镇、街道8000余户从事空心李种植,带动2万多人增收。
沿河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建成20万亩茶叶基地,实现产值5.9亿元,建成投产蔬菜基地25万亩、空心李基地10万亩、核桃基地21万亩;建成10万亩“乌江生态药业走廊”;巩固发展生态烤烟,保持收购烤烟12万担左右,构筑起15万群众的增收屏障。
沿河生态畜牧业。(文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