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城乡加快“无缝对接”
最新统计表明,2015年浙江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07∶1,倍差全国最低。专家对此评价:浙江城乡边界越来越模糊,无论是收入、基础设施、人的素质还是社会管理,正加快实现“无缝对接”。
这一变化,缘自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工业反哺农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一环。新昌县羽林街道新岩村的求吕霞,1999年进入当地的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务工,当时月收入600多元,现在涨到5000多元。新昌县已有2万户农民进城务工,年收入人均4.44万元。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的调查显示:2009年到2015年,6年间浙江全省农民人均收入实现翻番。其中工资性收入2015年达13087元,占了62%。
浙江土地资源匮乏,省委、省政府千方百计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国内最大影视外景拍摄基地横店影视城,2015年接待171个中外影视剧组、1518万名游客。镇里的小裁缝做起了戏装服饰制作,泥水工、木匠成了置景师、道具师;有“中国网店第一村”之称的义乌市青岩刘村,去年线上交易额达40亿元,村民成了“装货员”“发货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省委一届接着一届紧抓“生态省建设”,让浙江农民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致富。丽水,这个地处浙西南的偏僻山区市,不仅生态环境质量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也连续四年全省第一。淳安枫树岭镇下姜村,大年除夕仍有游客流连忘返。如今,旅游已经成为浙江“金名片”,旅游部门近年多次在全国游客中调查:乡村旅游您首选哪里?浙江得票总是名列前茅。
在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浙江在全国最早建立了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最早实行养老城乡一体化,农村居民、城市无业者等人群全部纳入保险。过去5年,浙江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月60元提高到12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从237元提高到661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月245元提高到570元。从2014年起,还建立覆盖城乡的统一大病保险制度,将15种大病特殊用药纳入支付范围。截至目前,全省已向9万多名患者支付超过10亿元大病保险基金,基本解决农民“因病致贫”问题。
截至2015年,浙江率先在全国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即使偏远的乡村,也实现了“三头”——公共交通到村头,硬化路面修到地头,超市开到门头。(王慧敏顾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