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民营企业如何适应新常态
自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APEC峰会上系统阐述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后,如何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实现新的增长点已经切实地摆在民营企业面前。
新风口
浙江省嘉兴市经信委在去年12月对45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近日出炉的调查报告显示:近九成企业认为2015年经济形势不会比2014年差,其中24.7%认为会"趋好",64.5%认为"差不多"。
面对经济新常态,民营企业家信心从何而来?我们先来看看在民营企业家眼中,到底什么是经济新常态?
论及"新常态",山西通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远勤山非常兴奋,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直言这是"国运","所谓的新常态,我是这么认为的,主要就是打破旧的老常态,一个是从法律上规范,一个是从执行上规范,让一些老的常态,转变成为新的常态"。
上海汇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沃伟东在接受采访时说,"新常态"和"依法治国"就是民营企业发展需要的经济环境和法治环境,经济环境、法治环境好了,民营企业将会发展得更好。
那么,到底新常态给民营企业带来了什么样的机遇呢?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对记者说:"机遇大体表现在改革释放的红利。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垄断行业的放宽准入和混合所有制等都为民企发展提供了机会。审批简单化、备案制,省去原来的麻烦程序,特别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四张清单一张网’,领先全国。政策的落地能厘清政府权力的边界,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另外就是创新的机遇。美国提出的’再工业化’与德国提出的’工业4.0’代表新的创新技术,创新时代的到来,会给民企带来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可以说登峰造极,而工业物联网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转型当中很痛苦,民企不转换角度和观念,在旧常态可行,在新常态的转型中就会很痛苦,所以要紧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自己、改变自己。"
对于长期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摸爬滚打的民营企业来说,新常态显然是机遇大于挑战。民营企业家应积极拥抱变革,引领变革,正如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全哲洙所说,新常态就是要告别旧路,闯出一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的新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面对新常态,要有好心态,要摆脱换挡焦虑、创新惰性、速度情结。工商联要多做一些思想引导和关心人的工作,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识新常态。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勇于探索,敢于试错,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努力走在时代前头。
唯有创新
前不久,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海尔年会上系统阐述了海尔2015年的发展主题:人人创客,引爆引领。
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家电制造业普遍遭遇瓶颈,核心问题是增速放缓、利润稀薄。海尔虽然是最早跻身千亿俱乐部的家电企业,但其当前的盈利能力与市值不如同属千亿阵营的格力和美的。海尔原来的优势产业如空调业务也进一步被格力、美的超越,冰箱、洗衣机业务虽然仍具优势,却正受到来自国内外大家电企业的不断蚕食。随着近些年互联网企业如乐视、小米等跨界对手的杀入,以及电商大有进军上游之势,传统家电企业越来越有沦为"代工厂"的可能。
作为传统家电制造业的标杆企业,海尔一直是工业时代管理哲学的忠实践行者,张瑞敏亦以其管理思想在中国工商业界享有领袖地位。现在,这家高峰时期拥有8万名员工、3.5万家专卖店和6000多个服务网点(不包括农村)的企业,决心彻底地向互联网转型。变革的推进非常艰难,直至现在,也只推进了很小的一部分。海尔没有先例可循,也没给自己留下后路,前景亦很难预料。即使在公司内部,现在仍有很多人感到茫然。他们面临的选择是,要么离开,要么进入转型后的"小微"。
这是一场巨大的变革,张瑞敏不是说说而已。海尔变革被媒体形容为自革命,露出水面的一部分,被理解为"万人大裁员"。藏在水底的另一部分,则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推倒重来。
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巨无霸,海尔都居安思危,自我革命,那么,广大民营企业又该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带来的增长速度放缓,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局面呢?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庄聪生指出,广大民营企业家应把坚持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作为适应新常态的主要方向。着重研究如何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加快新技术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积极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认识互联网产业化、产业互联网化的辩证关系,探讨解决传统企业适应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挑战的办法;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新常态下,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这些都将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推进创新、弯道超车提供了机遇。
迈步海外
在欧美日低增长高失业和结构性改革进入囚徒困境,中国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全球经济背景之下,著名经济学家、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林毅夫接受采访时指出,全球新常态正带给中国民营经济海外扩张的新风口。
林毅夫认为,当前是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扩张的大好时机,一方面中国民营企业可以进行海外并购取得新技术,这是传统的高端制造业、科技小企业进入到新产业的很好机会。海外新常态经济发展不好,外国政府会鼓励境外资本进去投资。过去很多技术、很多产品要想进入可能有很多障碍,现在没有。民营企业到海外并购,把技术用并购方式购买回来,这是很好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海外投资。中国劳动密集型竞争优势不断丧失,一部分大企业可以经营品牌,搞市场渠道管理和研发,但这部分企业数量非常少,大部分加工企业唯一出路是转移到海外,到工资水平比中国低的国家去。这是劳动密集型加工业面临中高速增长新常态下的一个选择。另外产能过剩的行业,钢材、水泥、玻璃等,在世界上还是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那么差,要改善基础设施需要这些建材,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转移到海外去,利用当地巨大市场需求,把我们现在已经固化的产能变成新的投资。
民营企业占四川GDP比重已经过半,来自四川的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更加注意发挥和探索两个资源,即国内的和国际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已经严重超载,体现在高强度开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高密度的养殖,进而导致环境恶化。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内市场增速下降,民营企业应该大力拓展国际空间。我们有很多好的产品和服务,资本也有一定的积累,国际上的交流也更多元化,在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下,"一带一路"战略又给民营企业走出国门打开市场提供了方便。因此,拓展国际空间是民营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途径。
据悉,新希望集团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大踏步走出国门向海外发展了,目前已在20多个国家建了40多家工厂,主要是食品、养殖业、肉食品加工、饲料业等行业。他们的战术是在发展中国家自己建厂,在发达国家谋求合作,在资源好的国家买资源。现在他们每年以大约新增10家厂的速度进军海外市场,已把拓展国际空间作为其主要发展战略之一。
南存辉接受中华工商时报采访时说:"我原来讲过三句话:听中央的,看欧美的,干自己的。党中央给我们清楚描绘了未来发展的蓝图、方向、路径,我们一定不能搞错方向。我们要立足自己的实际,学习欧洲、美国先进的经验及成功的做法,撇清不适宜中国国情的部分。内部优化管理,外部创新升级,对内问题导向,对外市场导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转型发展之路。光是’一带一路’,按我的分析,可给我们提供至少几万亿美金的机会,如何整合资源,抱团走出去发展至关重要。未来5到10年是大并购的机遇期,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很多好的技术、装备,人才都可以去收购。比如2014年初正泰收购了德国知名的太阳能工厂Conergy,成为正泰太阳能在全球布局的一个重要区域工厂。"
退潮之后,我们才知道谁穿着泳裤。在经济新常态之下,唯有迎难而上,把握机遇,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企业才能生存并成长壮大。相信经历经济新常态洗礼后的我国民营企业将更加成熟,创造新的辉煌篇章。 (蒋元锐 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