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特色产业引领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近年来,第四轮建设经济强县的40个县(市、区)始终坚持特色兴县不动摇,把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作为致富之源、强县之本,结合自身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培育形成一批功能定位清晰、集聚效应明显、规模优势突出、辐射带动力强、财政贡献率高的特色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222.29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9705.55亿元。
数字经济“爆发”。各经济强县把大数据产业作为创新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倍增计划,围绕大数据全产业链,引进培育一批数据处理加工、智能终端、数据交易、电子商务、呼叫服务方面的项目,推动大数据产业爆发式增长。云岩区全区现已聚集大数据企业203家,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21.45亿元;南明区成功引入中关村北京讯鸟、江西轩通、华电南自智慧社区等2100家大数据企业,年产值120亿元;汇川区建成大数据智能终端产业园,富泰通信、圣凯德4K电视机、美仑控股VR芯片等17个智能终端项目建成投产,金怡集团、厦门258集团、贵州爱创空间等5家大数据企业建成运营。
旅游经济“井喷”。各经济强县立足当地的山水风光和民族风情,按照全景式规划、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原则,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把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兴义市以举办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为契机,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接待能力显著提升,仅万峰林全部项目改造完成之后,景区的接待能力从以前的每天4000人提升到每天20000人;都匀市投入5880万元发展基金,撬动4.5亿元社会资金种植茶叶36.73万亩,建成百里毛尖长廊大环线、小环线,实现了产业园区茶旅一体化发展;赤水市以中国侏罗纪公园、赤水大瀑布、佛光岩景区为龙头,打造了张家湾旅游小镇、望云峰观光园、红岩洞天等13个农旅一体化精品园区,初步建成“全景赤水”。
绿色农产品“泉涌”。各经济强县紧盯贵州省建设绿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目标,充分发挥自身土壤、气候、区位等比较优势,大力提高茶叶、蔬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培育特色产业和绿色农产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盘州市全面推进“三变”改革,成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504个,推动41.02万亩土地资源变资产、1.94亿元财政资金变股金、26.92万人变股东,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平坝区积极推广“塘约经验”,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6家、专业合作社263家、家庭农场43家、规模养殖场234家,新认定水稻、蔬菜、茶叶、水果等无公害生产基地22.23万亩,粮经比由2012年的40:60调整优化为2016年的30:70,成功创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修文县建成谷堡果畜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等6个省级农业园区,被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列为全国特色蔬菜产业重点县、全国前100名蔬菜信息监测重点县。
新型工业化“跨越”。各经济强县抓住“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任务,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深入实施“百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和“双培育”“双退出”行动计划,着力发展“五大新兴产业”,新型工业化跨越式发展。仁怀市深入实施茅台品牌带动战略,培育规模白酒企业92家,2016年白酒产量33万千升,销售收入474亿元,茅台品牌价值提升至2700亿元,雄踞中国地理标志品牌榜首;七星关区对工业园区实现腾笼换鸟,着力清理僵尸企业,引进行车记录仪、无痕内衣、华耀服装等13个劳动密集型企业,新增企业完成生产总值5.37亿元;清镇市扎实推进中铝电解铝、华锦铝业、科伦药业、亚泰陶瓷、联塑项目提级改造,成功引进泰宁节能门窗幕墙生产线、源城利华综合通信设备研发制造等6个铝加工关联产业项目,下调企业电价0.01-0.07元/千瓦时,着力去除过剩产能。(作者:沈坚强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