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54户“独双户”扶贫生态移民昨日喜领钥匙
众多“独双户”未来的家。
昨天下午,杨金丽显得很高兴,她领到了位于镇宁自治县城内的新房钥匙。杨金丽的新房属于农村“独双户”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房。与她同时领到钥匙的,还有其余53户家庭。在54套房子中,最便宜的房子只付了3.2万元,最贵的也不过付了4万余元。
县城内一套房最低3.2万
杨金丽的房子是两室一厅,面积为60平米,位于镇宁县城和谐家园小区内。
“没想到只付了4万元,就在县城内买到了一套房子。”杨金丽说,根据市价,她的这套房子至少要10万元以上。
这缘于镇宁实行的农村“独双户”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政策。今年镇宁自治县率先整合部门项目资金,优先解决了54户农村计生“独双户”购买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房进城居住,惠及54户的优惠资金高达252万元。
镇宁县计生局党组成员冯冰介绍,“独双户”家庭中,每口人可分别获1.2万元补助,此外,再从计生事业费中拿出钱进行补助,其中,“独女户”可获8000元,“双女户”和“独子户”可获5000元补助。
杨金丽家中总共有4口人,包括女儿、丈夫、爷爷,他们总共获得了5.6万元补助。按照1500元每平米价格计算,60平米的房屋就只需付4万元。
冯冰说,此前,总共有168个家庭申请买房子,符合条件的,总共有54个家庭。
据悉,目前的房屋面积分别为60平米和75平米,在买房的54户家庭中,最低的只付了3.2万元,最多的也不过4万余元。
从农村人变成城里人
杨金丽的丈夫张怿是镇宁县江龙镇同康村人,他们属于“独女户”,意为只有一个女儿。
“按照政策,妻子是苗族人,而我们都是农村户口,可以生二胎。”张怿说,经过了一年的思想斗争后,他才决定下来。随后,他的妻子进行了结扎。最初,老人们都反对,后来他们不断做工作,才将工作做通。
“只要好好培养,姑娘儿子都是一样的。”杨金丽说。
更令这个家庭在乎的是,他们身份得到了转变。“以前是农村人,现在变成了城里人。”杨金丽说,他们的女儿未来将会得到良好教育,同时在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中长大。
祝明祥属于“双女结扎户”。他是镇宁城关镇治安村人,以前,他们一家四口挤在2间40平米的房屋内,而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也将在县城内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能否留得住人?
当农村人进入城市,他们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是,离开了土地,他们靠什么来生活?
冯冰认为,这并不是问题。他说,在和谐家园旁边,就是镇宁轻纺工业园,工业园内有两个投资数亿元的纺织厂和纸业,而他们已经与两个厂达成了协议,对于这些搬进城市的农民,将会优先考虑及放宽招聘条件,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同时,在未来,和谐家园小区附近还将建立学校、超市、农贸市场,以及完善各项配套设施。
“就业和教育的问题解决了,他们就能够留得住。”冯冰说,他们将复制此种模式,未来的5年内,还将再建500套房屋,解决500户农村人进入城市。 本报首席记者周强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