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促进“第一书记”的作用发挥
07.12.2015 19:06
本文来源: 贵州地方新闻网
“第一书记”肩负着扶贫开发、村级党建的重任。自选派“第一书记”到村开展工作以来,绝大多数“第一书记”都能与村干部同吃同住,任劳任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和韧劲,迎贫而上拔穷根,尤其在精准扶贫方面成效显著,村容村貌得到改变,增强了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但是,在部分地方也存在个别“第一书记”人到心未到,甚至出现人不到村的情况。比如有些“第一书记”不仅并未按照文件要求脱产驻村足够时间,对所驻村的情况也毫无了解,一问三不知。不仅对农村发展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在基层工作当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为了避免“第一书记”到岗不到任、人到心不到,促进选派的干部积极发挥作用,促使到村任职“第一书记”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带动村强民富,临沭县结合实际,从任职干部培训、制度完善、督查考核等三个方面入手,切实抓好“第一书记”任职管理工作。 加强培训,转变工作作风。重点围绕基层党建、农村经济发展、涉农信访、社会管理等内容,通过办班学习、专题讲座、专家辅导、参观考察、农村干部现身说法等形式,加强对任职“第一书记”的教育培训,帮助任职干部明确职能定位,转变角色,真正做到身心俱入基层,为农村的改革稳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完善制度,推动工作规范。本着管用、有效的原则,从完善制度入手,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了办公机构日常工作制度、工作日志制度、工作督导制度、等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第一书记”主要任务、工作职责,要求“第一书记”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靠制度管人,用制度促事,全面加强任职“第一书记”管理,有效推动任职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督查考核,确保工作有效。坚持日常考核、年度述职、年度考评相结合,不定期对“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定期通报。每年年底对“第一书记”进行任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评先树优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计入干部年度档案,并向派出单位反馈,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黄镇 )
本文来源: 贵州地方新闻网
07.12.2015 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