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贵州绿能量子电能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蒋宏新

15.07.2015  10:39

    贵州绿能量子电能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蒋宏新和他的科研团队已经在贵阳高新区白鹭湖畔一栋普通的别墅里“蛰伏”了四年。让他们拼命的,是“有可能改变人类用电方式”的世界前沿高科技项目——“量子电能变换技术(简称QPS)”。

    日前,记者来到他们的实验室,恰逢他们为了迎接中国电科院专家的鉴定而正在对有划时代意义的高科技产品——“量子电能变换工程”样机进行最后的调试。“替代变压器,把风能、太阳能等及传统电能变换为‘清洁能源’,并广泛应用于能源互联网、风电光伏、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蒋宏新用非学术性语言描述这项革命性的新技术。

    励精图治

    悬空20年的理论“落地

    蒋宏新曾供职都匀供电局。2001年初,他接触到美国物理学家鲁迪博士的QPS技术路线理论后,决定要将“悬空”的理论“落地”。之所以要研制这项尖端技术,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导、曾担任国际电子界权威性组织“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全球主席的著名风险投资家罗伯特·拉森博士有关。

    2001年,蒋宏新加入了拉森博士在北京的风投公司,并担任负责项目评估的中国首席技术官。当年,他收到拉森博士介绍美国科学家鲁迪上世纪末申报的QPS理论专利技术的邮件,后者要他对这项技术路线和实际应用及市场前景做出评估。

    “十几位博士都没看懂这份‘天书’。”蒋宏新仔细研究后认为,QPS技术完全有可能颠覆传统电能的变换技术,值得实践验证。

    他辞去了拉森集团的职务,走上艰苦的验证之路。第一次和鲁迪博士见面,为表达艰涩的理论,竟动用了四位翻译。70多岁的鲁迪说:“我没做完的事就靠你们完成了!

    美国电网私有化,追求高利润低成本运营,几乎没有电力公司愿意投入科研创新,这是QPS技术一直未在美国落地的原因。蒋宏新和蒲智勇博士,决定开始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来推导求证,之后又进行电路级实体验证。大家在北京实验室的计算机上废寝忘食地进行繁复的公式推导,在数万条数据中发现推演的价值……他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折返然后往前走。终于,2010年7月31日下午1点57分,示波器上出现了三条重组后的“三相交流正弦波形”。

    “那样的完美,漂亮到令人疯狂!”看到梦寐以求得到的实验图形,同事们兴奋得抱成一团,蒋宏新也抑制不住内心巨大的激动,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一道桥梁从此搭建。他们围着验证机照相留影,纪念一个重要的科学事件诞生。

    “悬空”20年的理论,通过200天科研终于实现“落地”。

    返乡攻坚

    划时代意义的高科技产品问世

    拉森博士这样评价蒋宏新:“他出生于中国西南小城市,是我在中国培育出来最优秀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能够完全掌握QPS技术,超越了硅谷创新机制。”2010年底,绿能纪元(北京)国际量子电能技术(QPS)研究院在北京成立。不久前,蒋宏新得到了贵阳高新区的力邀,获得返乡研发的优惠条件。

    400多平方米的别墅研发楼、200多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2011年3月,北京绿能研究院贵州研发中心、贵州绿能量子电能技术有限公司在贵阳成立。在贵阳相对封闭安静的环境中,团队继续QPS技术理论验证,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室验证和工程样机等不同阶段的研发,中美团队鲁迪、约翰、恰克、江源、蒲智勇、徐江、孙立清、吴蓉刚等多位博士,先后参与进来,组成了坚强的技术堡垒。大家先后对电力、风电、太阳能交换机,CES社区储能系统、纯电动汽车QPS系统、QPS智能电焊机等六种工业样机进行了研制,“量子电能变换工程”样机即将问世。蒋宏新说,贵阳值得拥有高新科技。

    脚踏实地

    从贵州出发,改变人类用电方式

    QPS社区储能系统,已被美国加州电力公司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预订。蒋宏新说,这项技术被美国电网公司看好,是因为美国的社区和很多家庭有自备的风电、太阳能以及供电公司提供的传统电能。安装QPS设备后,居民可以在白天使用自己的风能电和太阳能电,多余的电能储存到蓄电池内,高峰电价时可以卖给电网。

    国内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正密切关注着这一项目的研发进展。蒋宏新说,其市场潜在价值很难量化估算。以智能电网使用的电力QPS能量交换机为例,据中国的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统计数据,国内的市场容量不低于1万亿元人民币。如在全球推广,市场容量更大。

    从贵州出发,蒋宏新团队把研究院建设到欧洲、北美、大洋洲的计划已在商榷中……(记者 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