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问世十周年首登筑城演出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俞玖林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12月19日至20日,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在演出十周年之际首登筑城舞台连演两场。这是青春版《牡丹亭》的第262场和263场演出。
“263场的‘柳梦梅’都是我演的,一场都没落下。”第23届戏剧梅花奖得主俞玖林很认真地说。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举行首场演出时,俞玖林才26岁。十年下来,他笑称自己“青春不再,体型也胖了”,但仍表示会从黑发唱到白发,不论是在台上还是在台下。
让俞玖林高兴的是,青春版《牡丹亭》后,昆曲不再被戏称为“老人戏”——台下观众的主体,慢慢的不再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更多的是朝气蓬勃的黑发年轻观众。此次青春版《牡丹亭》在筑城演出,有两千多人次的贵阳观众观看,他们除传统戏迷之外,主要是大学生、年轻白领等时尚群体。
演员:白发传黑发,黑发还将唱到白发
青春版《牡丹亭》在筑城上演之际,全国七大昆曲院团推出的南昆版、典藏版、大师版等七个版本的《牡丹亭》同时在京演出。其中最吸引人注目的是大师版《牡丹亭》。
大师版《牡丹亭》荟萃了十五位老一辈国宝级昆曲大师,他们年龄总和1092岁,平均72.8岁。77岁的“昆曲皇后”张继青与73岁的“昆曲非遗传人”汪世瑜也在其中,两位白发苍苍的昆曲艺术家是《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最受认可的扮演者。
而在贵阳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不论主演、配角、龙套全部由年轻演员担纲,演员平均年龄20岁左右。其中,主演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扮演者是刘煜和俞玖林。刘煜是“90后”,昆曲后起之秀,师从张继青、沈丰英;“70后”的俞玖林,早在2003年就拜师于汪世瑜门下。
据俞玖林老师回忆,10多年前,白先勇先生打造青春版《牡丹亭》的创作理念是“青春版《牡丹亭》是年轻人演给年轻人看的戏”。白先勇于2002年发掘了20出头的俞玖林,认为“他就是我心目中的柳梦梅”,接着又选中了俞玖林的同班同学沈丰英担纲杜丽娘一角。但是年轻人的昆曲唱功火候欠佳,白先生认为青春版《牡丹亭》在打出“青春牌”的同时,也要继承正统、正派、正宗的昆曲传统。“于是,白先勇先生邀请张继青和汪世瑜两位昆曲大师担当艺术指导。”2003年,在白先勇等人的促成下,青春版《牡丹亭》新一代“杜丽娘”“柳梦梅”,正式拜最受认可的老一代“杜丽娘”、“柳梦梅”扮演者张继青、汪世瑜为师。
被观众热捧的俞玖林,自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首演至今,263场一场不落饰演“柳梦梅”;俞玖林的老搭档沈丰英因故缺席演出时,会派出自己的弟子刘煜出演“杜丽娘”。1992年出生的刘煜,十六岁时便上台饰演杜丽娘,唱腔婉转,身段表演富有层次,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被专家认为有大家风范。今年11月2日,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演出,刘煜首次以“杜丽娘”亮相。最新一代的“杜丽娘”出炉。
“白发传给黑发,而黑发又将唱到白发,如此传承不息。”回顾青春版《牡丹亭》这十年,俞玖林感受最深的是昆曲的传承。
观众:不等十年,怎知春色如许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本是《牡丹亭》中的名句,但被许多贵阳观众套用成“不等十年,怎知春色如许”,以示对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问世十年后首次在贵阳演出的期待。
“80后”的观众毛茜连看了两场演出。她说,看青春版《牡丹亭》本是冲着白先勇去的。但两场看下来,“脑海里只有昆曲,没了白先勇。”她兴奋地向记者描述她的感受:演员唱罢“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呵”,便作张望状,手势徐徐一展,顿时整个春天已在眼前——这就是中国戏剧抽象派的魔力,给人看的不是“物”,而是“境”,台上不需有一花一草,仅仅是一望一展,观众已经在表演里看到了桃花杨柳,四月春风,已经陶醉于那良辰美景,跟着怀春少女一起感叹起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今天的青春版《牡丹亭》,现场静得不能再静了,根本不容你鼓掌。俞玖林这位在全国各地备受追捧的昆曲偶像,估计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冷遇’,谢幕音乐一起,观众的欢呼声和经久不息的掌声显然让二位主演和整个团队不知所措了,这才是没猜中开头,更没猜中结果。”69岁的老戏迷银正华留心到了整场的演出氛围,他说这意味着“贵阳有着很好的戏曲群众基础”。
连俞玖林老师也没想到贵阳有这么优秀的观众,“且许多都是年轻的面孔。”他说,“对于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老师的初衷是用年轻演员吸引年轻观众,让古老的昆曲焕发年轻的生命,这些年下来确实如此。1998、1999年的时候,台下的观众以白发的为主,自从《牡丹亭》进了高校之后,年轻观众占了主流,他们不仅关注《牡丹亭》,更多地关注昆曲。”
有报道说,“青春版《牡丹亭》使昆曲的观众人群年龄下降了30岁,打破了年轻人很难接受传统戏剧的习惯。”
本报记者 郑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