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陇原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千米井下“铁汉子”
本报通讯员 张小娟
外表朴实的周奋明,是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红会第四煤矿综放队队长。参加工作近30年来,始终摸爬滚打在生产一线。多年来,他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带领红会四矿综放队年年完成原煤生产任务,安全工作一直保持良好平稳态势。他本人连续多年荣获靖煤集团公司安全标兵、劳动模范、“四优”共产党员。2012年被评为白银市劳动模范,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201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恪尽职守,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多年的煤矿工作,使周奋明深刻懂得“安全就是职工最大的福利,安全就是矿井最大的效益”。对于安全这个头等大事,除了遵守煤矿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外,他有自己严格的管理。周奋明时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在这个世上,没有比生命更加宝贵的东西,生产必须确保安全,不安全绝对不能够生产。”为确保每一个工作日安全生产,他坚持每天班中巡回检查制度,并要求职工每一道工序都必须按章操作、按标准作业,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处理落实整改,对于“三违”行为和安全隐患处理起来铁面无私,绝不留情。
他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将现场作业、设备管理、行为规范、风险预控、危险源辨识等工作纳入精细、规范的管理,制定完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多项,在全队形成了处处有标准,事事有规范的局面。他还积极主动倾听职工意见建议,形成一个个安全管理的金点子,推动安全工作年年上台阶,综放队也因此11年未出现重伤以上伤亡事故。
无私奉献,忠诚践行职业道德
从普通的采煤工成长为矿井的生产骨干、行家里手,周奋明靠的是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优秀品质。当上综放队队长后,他比平日更加辛苦和忙碌,每个月下井次数都在26天以上,成为红会四矿中层管理跟班下井次数最多的干部。
井下综放工作,主要是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回采,难度大,危险性高。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周奋明总是坚持在井下生产一线。在2009年的综放工作面30°大倾角42°仰采中,他每天在井下工作的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连续在生产现场奋战192天,创造了一个月下井达48次的最高纪录。2010年,在工作面45°大倾角42°大俯采回采中,面对工作面支架随时都有倒架的恶劣生产条件,他紧盯现场,狠抓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一道制定措施,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集团公司大坡度仰采积累了经验和第一手资料。2013年9月,4707工作面回撤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周奋明照旧在井下和员工一道苦苦鏖战,提前半个月圆满完成了回撤任务,创造了靖煤集团公司综放工作面回撤时间最短、投入最少、效率最高三个纪录。仅2014年12月,他下井次数46次。据不完全统计,以完成工作量计算,周奋明相当于三年完成了别人五年的工作,义务献工达2650小时。
勤于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创新
周奋明勤于学习、潜心钻研,努力建设“学习型”区队。除自己带头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技术素质,还支持职工参加培训,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活动,并自掏腰包为单位购买了《采煤大工》《采煤概论》和《综采技术》等书籍,供职工学习阅读。
他用多年实际工作的经验,在创新创效上取得骄人成绩。他主持实施的《提高DSP—1000/160皮带输送机的适应能力》《降低MG200/500—QWD采煤机液压系统故障》成果荣获2008、2009年甘肃省质量管理小组先进奖;组织完成的4707综放工作面回采末期《缩短SZZ-730/160转载机,提高资源回采率》回采技术项目,使工作面推进到距皮带机头卸载处仅6米位置,多采煤量14000多吨;他创新开展的“大倾角仰采技术研究与应用”被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职工技术协会煤矿分会评为全国煤矿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2014年由他主持的“地质构造带大坡度俯采技术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甘肃省职工创新创效二等奖。这些创新成果,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4000多万元。
心中有爱,以身作则清正廉洁
在亲情面前,周奋明确实“无情”。为了工作面的接续正常和安全回撤安装,他没有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为了井下的安全生产,他没有陪过两个参加高考的儿女;为了他的100多名弟兄,他的多少个除夕之夜都是在单位度过……这样的故事在他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然而工作中,他处处“有爱”,他是员工的好领导,更是工友的老大哥,综放队一百多名职工,都像是他的亲兄弟,哪个职工有困难,他都解囊相助。20多年来,周奋明先后为100多个困难职工捐助36600余元。而他本人清正廉洁,办事公正,当队长多年,他的员工很多都不知道他家具体在哪儿,更不用说送礼行贿了。
周奋明,这位奋战煤海的“铁汉子”,在千米井下,和他的工友们,用责任、忠诚和奉献筑起了矿井安全生产的坚固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