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青山秀出大美余庆:生态建设提升美丽环境

26.06.2015  18:33

  良好的生态吸引了众多候鸟飞来。    王远平 摄

  大乌江红渡梯田。

  县城天湖名城一角。 王远平 摄

  飞龙湖一角。     赵洪波 摄

  飞龙湖鸳鸯谷。     赵洪波 摄

  飞龙湖多样性生物。    赵洪波 摄

  松烟镇二龙茶场。  贺春雨 摄

  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赵洪波  摄

  徐祖勇 贺春雨 白庭海

  盛夏时节,雨后的余庆县城,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碧水绕城,树木苍翠。宽阔笔直的道路绿树遮荫,镶嵌绿地的小区花团锦簇。不出城而赏园林之美,身居闹市便享花香之怡,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眼前的美。这正是余庆县城“城景交融”的真实写照,也是该县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走进县城的余庆河两岸,河水碧波荡漾,河岸绿柳依依,各色鲜花竞相绽放。傍晚,人们三五成群来到这里,一边散步,一边欣赏美景。缤纷绚丽的彩灯亮了起来,倒映在碧波之中的灯光色彩斑斓,远远望去煞是迷人。伴随着激昂的乐曲,余庆河大桥长90米、宽13米的大型景观水幕音乐喷泉在不断的变化中呈现出雄鹰展翅、孔雀开屏等各种曼妙“舞姿”,引得观众连连喝彩。

  余庆河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是余庆县近年来推进以县城为龙头发展的重点工程。以前的余庆河,由于长期无序采砂和倾倒垃圾,河道两岸砂石裸露,满目疮痍。在生态立县战略的指引下,从2010年开始,余庆县委、县政府投资5000万元,开始实施余庆河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经过近13年建设,10余公里长的余庆河县城段已形成连续水面景观,成了群众夜晚休闲纳凉的必去之地。

  在此基础上,余庆县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宜业、宜游“山水之乡·园林之城”这一目标,突出地方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塑造自然美、生态美、协调美的县城风貌,先后建成河滨广场、天湖广场、体育馆、城市展览馆等标志性建筑和都市第三地生态园、玉笏山森林公园、千亩花海等生态景区。这些城市“绿色明珠”被余庆河环抱,和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柔美、灵动又不失厚重的山水画卷。

  如今,当人们走进这座美丽的县城,耳闻潺潺流水、手扶葱郁绿色,恍若置身秀美的江南水乡。广场上、公园里、街道边,闲适的人们在习习晚风中散步、聊天,沉浸于“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美好生活。

  家住子营社区的王大爷,是前几年从乡镇搬到县城的“移民”,最初就是看上了县城风景好、街道干净。自从家门口的都市第三地生态园建成后,王大爷对自己的生活更是满意。每天早晚都要到生态园溜达一圈,舒活舒活筋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累了就在生态园的长椅上歇歇脚,王大爷自己的日子逍遥自在似“神仙”。

  余庆的美,不仅体现在“”,更体现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成为推动余庆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无形力量。近年来,余庆县的发展引人注目:201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4916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9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61元,60项小康社会指标监测中有23项提前达标。在全省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列非建强县第8位。

  与此同时,余庆县以保障民生为重点,着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余庆县实行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同时为倡导城乡居民绿色、低碳出行,该县在县城区17个站点首期投放了350辆公共自行车,市民骑公共自行车出行成为县城的一道独特风景。

  如今,余庆大地尽显绿色风采,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春天百花齐放,夏天绿树成荫、草长莺飞,秋天层林尽染,冬天松柏常青的大美余庆。

  余庆县大力推进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建设

  近年来,余庆县委、县政府以“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为原则,加大推进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及保护力度,湿地公园保护建设工作成效初显,为接下来申报国家AAAAA级景区目标建设做了有力准备。

  余庆县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林业局2013年批准开展试点建设的85处湿地公园之一,项目地点位于构皮滩电站余庆县库区,总面积2742.9公顷,公园湿地率84.1%。规划建设期限为2013-2020年(近期2013-2015年、中期2016-2017年、远期2018-2020年)。主要建设内容有七大工程:湿地生态保护及恢复工程、湿地宣教工程、科研监测工程、公园保护管理能力建设工程、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生态旅游、水产养殖)工程、社区共建共管工程和基础工程。湿地公园划分为保育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及管理服务区四个功能区。

  维护区域湿地生态系统完整、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保障生态安全、发挥湿地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充分利用湿地资源和景观,通过室内外湿地的展示,全面介绍湿地科普知识,提高游客的湿地保护意识与认知水平。进行一定程度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设置一定湿地生态旅游项目,构建合理的利用产业链条,提高湿地公园的自养能力。合理规划水产养殖区域,适度开展生态观光活动。

  近年来,余庆县委、县政府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严格保护。目前,保育区内的核心区支流已全面封航,以减少人为干预自然行为。完成了公园西、南、北大门建设,完成了合理利用区内飞龙寨和浪水湾的游客服务中心、湿地生态园区、停车场和旅游公路等基础设施以及猕猴半岛、神奇园、龙型长廊和民俗村寨等重要景点建设。

   生态文明助力  “美丽乡村”建设

  盛夏时节,穿行在余庆县山乡,从北大门松烟镇阳光水岸到红金橘之乡白泥镇金橘园,从AAAA级风景区飞龙湖飞龙寨到苹果桃之乡龙溪镇次桑坳,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向小青瓦、坡屋面、雕花窗、穿斗枋的黔北人家,清澈的溪水在村中潺潺流过,宽敞的文化广场周围树木摇曳、花草点缀,犹如置身于一幅挥洒自如的泼墨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生态建设提升美丽环境

  6月23日,笔者来到松烟镇阳光水岸“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点,欣赏着天蓝、山青、水绿、地净的新农村,感受到了新生态文明村的魅力。

  “以前村民居住的地方交通非常闭塞,往来集镇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无论生产、生活都很落后,住的不是木房就是土坯房。”回想起以前居住的环境,松烟镇松烟村村民李仕方十分感慨。

  2010年5月,余庆县委、县政府确定在松烟镇松烟村建“四在农家”创建点,松烟村村民通过搬迁在204省道旁建起了阳光水岸“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点。村民们都住上了两层“联排别墅”,阳光水岸一期搬迁住户25户85人,二期搬迁住户38户118人。“现在我都城镇化了,我家住的房子现在是两层,不仅住的房子宽敞了,心里也敞亮了。”村民陈万刚对如今生活十分满意。

  为进一步提升村整体环境,县、镇、村投资350万元,硬化公路500米,建成400平方米广场、石子路160米,绿化2400平方米,改造河道180米。实现了河道净化、路灯亮化、道路硬化。为丰富村民生活,村里投资10余万元建起了活动室和图书室等,让创建点群众生活变得精彩纷呈,不仅如此,健身广场安装了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多种健身器材。

  阳光水岸“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点青山绿水蓝瓦房,成为天蓝水绿、山清水秀、屋靓院洁的小康村庄。

   生态理念打造特色发展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龙家镇光明村耕地面积和山林面积均为9000亩,为发挥山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自2014年4月份,光明村与深圳市茂雄集团合作,前期投入300万元建成有机蔬菜大棚20个,主要种植有机上海青、芥蓝、雪豆,增加了农民收入20余万元,目前正计划增加大棚数量,除了有机蔬菜,下一步将发展农旅一体观光园。

  龙溪镇红军村苹果桃远近闻名,该村种植苹果桃5000余亩,带动百余名村民就近务农,不仅如此,该村通过农民培训加强对村民们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使村民们在实现收益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科学素质。“今年雨水偏多产量少点,这几年最多的时候亩产达2千多斤,广西、重庆等地的客商还没有等到苹果桃成熟就打电话预约订购,年收入也比以前翻了好几番。”说到这,苹果桃种植户孙宋军高兴得合不拢嘴。

  生态方式谋划旅游经济

  大乌江红渡梯田被称为贵州十大梯田之一,大乌江镇与旅居农家(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农旅一体化,依托旅居农家(北京)投资有限公司资金、规划、人才的优势,对红渡村进行整体打造,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合作发展乡村旅游示范区、传统村落改造示范区、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成为城市资本与传统村落嫁接的一个成功案例,也成为盛方商学院培训基地。“你看,那是村里修的环梯田木栈,现在很多县城人还有重庆、遵义等地的市民一到周末就过来游玩。”顺着村主任李洪发手指的方向,环绕在梯田上的木栈犹如一条彩带在梯田中迎风飘动。

  站在木栈上,望着灌满水的梯田在阳光下银光闪闪,李洪发满怀信心地憧憬着,下一步,红渡村将乡村生态旅游作为发展重点,依托自然优势,村民们将建设20到30户农家乐,发展生态农业、创意农业,将红渡村发展成集现代文明、田园风光、淳朴乡情于一体的魅力生态文明村。

  生态余庆、美丽乡村。如今的余庆农村,环境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了,农民的钱袋子鼓了,群众幸福生活指数提高了,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