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一片桉树 救了一个林场
初春时节,在册亨县巧马镇巧马采育林场,场长田汉指着一片长势良好的桉树林感慨道:“这些桉树就是绿色银行啊,这片林三年前已经砍伐了一次,现在的树都是从砍伐过后的树桩上长出来的,再过年把又可以砍了,将有一笔可观的收入,是桉树改变了我们林场的命运。”
始建于1958年的册亨巧马采育林场,规划经营总面积38万余亩,是当时全省最大的森工企业,建场至1992年,一直从事森林采伐工作,是一家森工老企业。
1981年从贵州农学院林业专科班毕业后,田汉就进入林场造林工队工作,1999年任场长至今,他见证了林场发展的兴衰。1992年以后,随着资源枯竭,林场举步维艰。退休职工只领取基本生活费维持生计,在职员工多数下岗自谋生路。
从上世纪起,林场不断尝试种植过芭蕉、石榴、黑金树等,种过黄花菜,培育过食用菌,致力“造血”,自谋生路。
“试一次,失败一次;试一片,失败一片。”田汉说。。
2006年5月,林场迎来转机,林场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签订协议,开展耐寒桉树和光皮桦工业原料林良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田汉带领林场职工,和热林所的专家们在荒山上种下了450亩桉树。
三分栽,七分管。通过精心管护,到2007年,平均树高达到了5米,成活率90%以上,450亩荒山基本成林。
就是这一试,试出了希望。
2007年,林场贷款40万元,种下了3000亩桉树。也就是从那年起,林场每年都在种桉树。试验成功为林场摆脱困境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桉树种植成功,吸引了一批民营企业及个人的目光,纷纷到林场考察,到林场租赁土地,或者采取合作的方式,大量的民间资本注入到生态建设中。
2012年,林场与热林所合作种下的桉树全面砍伐,平均一亩纯收入2500元。
2015年,这批砍伐过的桉树从根部长出的枝条,已有十多米高,比手臂还粗,明年又可以变现了。田汉说,这一轮收入要高得多,因为省去了种植环节的投入。
目前,巧马采育林场的5万多亩荒山已被桉树覆盖。田汉说,按5年一个砍伐周期、一亩纯收入2500元计算,5万亩荒山一年能带来1500万元的收入。除此之外,桉树种植、管护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当地农民通过务工也获得了大量的收入。
去年11月,黔南州林业局赴广西招商,南宁帝旺村木业有限公司拟定在巧马工业园区投资6亿元,建成年产10万平方米集装箱板生产线及旋切单板生产配套项目。这一片桉树,将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栽活一片林,挽救一个场。目前,林场职工月平均工资4000元以上,桉树种植让他们找到了发展的自信,找到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