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秦成峰、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程功来校开展学术交流

21.10.2017  02:43

10月17日,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秦成峰、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程功到我校进行访问交流。在副校长罗鹏陪同下,他们参观了我校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基础医学院现代病原生物学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

随后,秦成峰研究员和程功研究员在南校区博雅楼二楼学术报告厅分别作了题为“Tracing the Global Spread of Zika Virus: from unknown to Microcephaly”和“Story of Arboviral Lifecycle:Acquisition Mechanism From Hosts to Mosquitoes ”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罗鹏主持,100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Zika病毒是一种新发的蚊媒传播病毒。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Zika病毒的全球警告,并在警告中首次正式确认在巴西传播的Zika病毒与新生儿头小畸形症有关,建议孕妇要特别注意防止蚊虫叮咬。他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从平台的建立、发病机制、临床应用三个层面将其对Zika病毒的研究工作系统地展现在大家眼前。秦成峰研究员从Zika病毒的分离培养及其全基因序列测定,总结了我国输入病例的临床特征、血尿等体液带毒情况及特异性抗体动态规律等;通过鼠、猴疾病动物模型构建探明了Zika病毒导致小头畸型的机制;通过高通量药物筛选获得了有效的抗Zika病毒的药物。此外,还介绍了他们课题组正在构建的减毒活疫苗的研究进展情况。

程功研究员结合其课题组最新的研究成果,从蚊虫宿主角度阐释了蚊媒病毒是如何高效地利用自身促进蚊虫获取病毒和传播病毒。他们前期研究发现登革病毒自身分泌的NS1蛋白通过抑制蚊虫中肠的免疫系统来辅助病毒感染蚊虫。寨卡病毒与登革病毒同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因此推测寨卡病毒NS1蛋白也具有同样的功能。他们发现亚洲系寨卡病毒NS1上一个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NS1 A188V)导致NS1蛋白的分泌能力增强,使得病毒可以更高效地感染蚊虫、导致病毒在蚊虫宿主内迅速扩散,这可能是造成寨卡病毒大范围流行的原因之一,这一研究为解释近年来寨卡病毒的暴发流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两位研究员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介绍了各自在寨卡病毒相关研究中的工作成绩,充分显示了他们缜密的科研思维能力;同时还用一个个故事讲述了其科研工作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喜悦,使在场的师生对寨卡毒病等蚊媒传染病的相关认识更加深入和具体,引发大家广泛的兴趣和深入的思考。

讲座之后两位研究员与现场的师生就蚊媒病毒、病毒与宿主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

【延伸阅读】

秦成峰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毒学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虫媒黄病毒感染的防治基础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反向遗传学、动物模型、新型疫苗等。先后承担国家军队课题十余项,以通讯作者/并列通讯作者在Lancet Infect Dis,Cell Stem Cells,Cell Host Microbes,Advanced Materials,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Plos Pathogens,J Virol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影响因子累计超过500,作为合作者在Science、Nature Immunology等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英国皇家医学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牛顿高级学者”,总后勤部“科技新星”,北京市“科技新星”等称号,兼任BMC Infectious Diseases、NPG Vaccines、Biomedicine Research International等多份国际刊物学术编辑或编委。

程功,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蚊媒病毒感染机制与抗病毒免疫研究,从分子层面阐明多种重要蚊媒病毒感染传播的分子机制及宿主免疫保护机制。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Nature (2017),Cell (2010),Nature Microbiology (2016a, 2016b, 2017),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及特邀综述,首次提出针对蚊媒病毒传染病的新型传播阻断策略。程功研究员曾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英国皇家医学会“牛顿高级学者”、第二届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创新奖、第三届树兰医学青年奖、科技部/盖茨基金会“Grand Challenge青年科学家”等基金及奖励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