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助推政府转型
全面深化改革步履正紧,面临纷繁复杂的改革任务,特别是进入改革“深水区”后,各种利益关系应该如何调整?改革创新从何入手?
“打铁还需自身硬”。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成为遵义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头炮”,通过大刀阔斧调整机构、削减审批事项等一系列转变政府职能的措施,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成效正在显现。
按照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对遵义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遵义市完成了市政府组成部门的改革。
32个市政府组成部门名单发生了变化——原市卫生局和市人口和计生委合并为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人防办退出政府组成部门行列,改为市政府办下属机构;原由省直管的遵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遵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划归地方管理。
食药监、工商、质监部门是关系全市经济和民生的重要行政部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是民生所向,也是此次机构改革的先行者。
6月1日起,市食药监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按新的“三定”方案规定履行职责。新的“三定”规定明确,将卫生、工商、质监部门原承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市食药监局承担。
同时遵义市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完善市县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机构设置、职能整合、人员编制划转等事项,按乡镇设立食药监派出机构,新组建新蒲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农委、卫生、商务、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遵义市编办负责人说:“此次整合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责,改革完善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为全面提高遵义市市场交易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新“三定”只是遵义市机构改革的一个缩影。
根据《遵义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而重新组建的遵义市水务局、遵义中心城区工程水源管理局,实现了水务一体改革,所有涉水事务均由水务部门管理,进一步理顺遵义市水务投融资(集团)有限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市旅游局更名为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对市发改委、工能委、商务、环保等部门涉及旅游方面的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并划归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强化了旅游综合管理职能。
遵义市还成立了城市交通管理委员会,统筹组织协调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建立“三位一体”的大交通管理长效机制,形成“政府推动、管建结合、统筹考虑、综合施策”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模式。